二氧化碳平衡二氧化碳平衡是指二氧化碳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并以相互转换来达到一种平衡。而在天然水体中则主要以游离态二氧化碳、碳酸根、碳酸氢根形式相互转换构成一个平衡系统。其主要体现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水中二氧化碳除游离态外,大多以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形式存在,对水质pH值起缓冲作用,维持其平衡。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随着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而变动,变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和季节性变化,其变化情况一般与溶解氧的变化相反。一、二氧化碳平衡系统的功能和意义1、二氧化碳很容易溶于水中,水中二氧化碳量的多少对鱼虾的呼吸有一定的影响。二氧化碳量增高到一定程度,鱼虾会出现麻痹现象,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使鱼虾血液中二氧化碳不能向外弥散,导致体内积聚大量的碳酸,影响体内血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2、二氧化碳对水产养殖中水体pH值变化有重要影响,其变化主要与水中碳酸的两级离解平衡密切相关。二氧化碳平衡系统稳定,有利于提供范围适宜,稳定的pH值,这对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有重要影响。二、二氧化碳平衡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天然水体都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由于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的分解产物1、空气中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2、水中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有机物分解过程积累二氧化碳水产养殖中,鱼虾的排泄物,残饵,尸体等腐烂分解氧化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三、二氧化碳平衡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方式水中溶解的过量二氧化碳,在与空气接触时,除一部分从水中逸出外,还有部分会消耗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解矿物质的化学反应。1、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2、与水的化合作用3、逸散或与金属离子结合四、二氧化碳与影响水体pH的因素二氧化碳平衡状态是天然水pH的主要决定因素。水体中pH值主要是由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离子等酸碱物质的平衡状态而决定。在水产养殖中PH值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但只要在适合鱼虾生长范围内,就不用过于追求其稳定,只要鱼虾能吃能喝就行。1、水生生物的活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地消耗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从而使水中积累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导致pH值升高。水生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会积累二氧化碳,使pH值下降。2、水温在同大气直接接触的表层,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pH值则上升;在深层水中,由于不能直接发生二氧化碳交换,有机物的分解水温度升高而加快,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水体pH随之降低。3、离子总量在同大气直接接触的表层,离子总量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pH则上升。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在同大气直接接触的表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增大,pH减小。五、二氧化碳与藻类的关系水产养殖中藻类是影响水体二氧化碳含量的重要因素,藻类密度大小影响着水中二氧化碳平衡的移动。在水产养殖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为养虾提供了主要的溶解氧,但藻类因昼夜变化及天气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使二氧化碳很不稳定,藻类过多过少都会有影响。1、二氧化碳昼夜变化与藻类有关藻类白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白天过多的藻类会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水中pH升高,但在夜晚藻类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水中pH降低。过密的藻类会造成夜晚溶解氧减少二氧化碳过多,可能导致鱼虾缺氧,甚至死亡,而且昼夜变化大的二氧化碳会增大pH的变化幅度,影响鱼虾的生长。2、二氧化碳能促进藻类生长藻类能产生二氧化碳,反过来二氧化碳能促进藻类的生长,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当不断有外来二氧化碳加入,相当于二氧化碳被固定于这循环圈,使这循环壮大,导致藻类越来越多,夜晚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越多,致使水中pH值越不稳定所以水产养殖中,水的pH值越到后期越不稳定,除非能通过各种调水制剂控水稳藻。3、藻类过密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有分层在藻类密度过高的水中,二氧化碳会出现垂直分布变化现象,表层含量低,底层含量高,白天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藻类光合作用时,但藻类更多的是聚焦在水的表层,因而会阻碍光线穿透水体,导致底层藻类呼吸作用,而且由于不能直接发生二氧化碳交换,有机物的分解水温度升高而加快,产生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