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寄宿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山城区第九小学张艳芳联系电话13569636405Email—jiuxiaoruan@yahoo.com.cn【内容摘要】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美德。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一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素养。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本,更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寄宿班中的孩子多是来自农村或是外出打工的子女,他们身上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而且多为细节,“小事”较多。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改进。一、寄宿班学生文明礼仪调查下表清楚地反映了2008年5月寄宿班学生一天的文明礼仪状况。“文明礼仪和谐校园”调查问卷统计表调查内容调查班级及人数四三班(50人)513101530191620211524132819239981.在学校中听到的骂人声A0次B5次以下C5—10次D10次以上2.最不文明的校园行为A说脏话B随地吐痰乱扔垃圾C欺凌弱小D从窗外到水扔垃圾E打架斗殴F浪费水电资源和粮食G践踏草坪攀折花木H毁坏公共设施I抄袭作业考试作弊3.课堂上你有以下行为吗?A随意说话下位、搞恶作剧B上课不注意听讲,不举手回答问题D自习课说笑、听音乐F无故迟到早退4、使用文明用语情况A经常B偶尔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二、产生校园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的少先队员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少先队员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有些少先队员发出这样的疑惑“社会都是这样,为什么不能让我们这样做?”2、少先队员自身受文明教育的差别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家庭教育状态不同,少先队员本身受文明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对自身文明修养差别较大。例如我们的学校,很多少先队员父母来自外地,他们在生活中的说话以及待人的习惯不尽相同;还有的少先队员父母离异,接受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较少;再有就是有一小部分家庭不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放任孩子言行,诸多原因导致少先队员张口脏话,任性,甚至打骂父母等等,致使不良行为肆意滋长。三、在寄宿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少先队员的文明礼貌程度。让少先队员意识到文明礼仪就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意识到礼仪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找出增强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少先队员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立足少先队员成长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引导少先队员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少先队员学会做人。1、校园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学校中的红领巾广播站、教室后的黑板报、楼道内的宣传橱窗等都是宣传文明礼仪的好阵地,可以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常识,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内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再有,校园中掀起诵诗文、学名人的高潮。从点点滴滴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008年这届学生还在山城区的古诗文比赛中所朗诵的《游子吟》获得一等奖;每期的黑板报从三年级开始培养他们自己办,有十几人次被评为区级或校级优秀少先队员获优秀班干部在五年级时自己办的黑板报获得区一等奖;……其次,狠抓少先队员的养成教育,不失为培养少先队员良好习惯的好方法。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