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6期2004年11月石化技术与应用PetrochemicalTechn0109y&Applic8tionV01.22No.6Nov.2004工业技术(430—433)SDS剂脱硫再生酸性气对Claus硫回收装置的适应性王胜利‘,王淑兰2,萧新彝2(1.常州巨顺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69;2.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对硫回收装置包括原料气在内的过程气中存在的有机硫化物(cos、cs:、RsH等)的来源、数量及对硫回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认为sDs剂脱除的有机硫对硫回收装置没有不利影响。关键词:炼厂气;sDs脱硫剂;硫氧化碳;二硫化碳;硫醇中圈分类号:TE6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045(2004)06—0430—04炼厂气(干气、液化气)、天然气等含硫气体,经由各种可再生脱硫剂(化学、物理、物理一化学)精制后,富液再生产生的含H:s酸性气,一般均送硫磺回收装置作Claus法制硫的原料气。其中除主要成分H:s外,都会含有共吸收的cO:,少量烃以及极少量有机硫化物等。cO:与烃是不希望的组分:惰性组分c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它的存在会使硫回收设备尺寸加大、消耗指标增加。由于SDs脱硫剂脱总硫(H:S+有机硫)的高效性,人们对SDS剂脱硫高效性已经认同;但对被脱掉的有机硫的去向及是否对硫回收产生不利影响有些疑虑。我们通过多年来sDs脱硫工作实践,并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该领域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lCoS与CS:的来源和影响1.1COS与CS2来源(1)硫回收燃烧炉中的生成物[1。3脱硫再生酸性气中除含有H:s外,一般还含有相当量的C02、H:O、烃及微量NH,、HcN以及脱硫溶剂等。在硫回收燃烧炉内高温条件下,炉内的反应是非常复杂的,除克劳斯主反应生成元素硫之外,酸气中所含各种杂质使副反应多达20一30个,副产物超过50种。其中COS、cS:生成是主要副反应,其对硫回收的不良影响引起普遍关注。(2)COS的生成关于cOS的生成有许多研究,近期有较多研究认为在燃烧炉(RF)和废热锅炉(wHB)中,C0s生成机制如下:首先在RF前区,H:s在高温下快速分解:H2S≠H2+1/2S2(1)然后,C02+H2—一C0+H20(2)另外,烃不完全燃烧也会形成C0。同时发生下列反应:CO+S昌COS(3)CO+H2S#±COS+H2(4)CS2+H20#==±COS+H2S(5)2CS2+S02寻=兰2COS+3/2S2(6)研究表明,上述反应方程(3)与(4)是COs生成的主要反应,这2种反应在较低温度(约600~950℃)下反应速度较慢,受动力学控制;而当温度高于1000℃时,反应速度非常快,不到1s即可达到平衡,受热力学平衡制约。根据化学热力学原理可知,在一定的停留时间、温度、压力、反应物组成等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系内的产物组成也是一定的,参见表1[4。5]。收稿日期:2004—06一ll;修回日期:2004—07一15作者简介:王胜利(195l一),男,江苏常州人,曾获江苏省科技奖。万方数据第6期王胜利等.sDs剂脱硫再生酸性气对claus硫回收装置的适应性‘431.—————————————————————————————————————————————————————————表l在cIaus燃烧炉中CoS和CS2生成量由表l可见,在炉内温度、压力以及反应气体停留时间等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cOs与CS:的生成量(占原料含S量的质量分数)随着烃含量与cO:含量的增加(H:s含量下降)而增加。随着烃与cO:含量的变化,可使燃烧炉进料酸性气中0.5%~14%的硫变成cOs和cs:。从收集到国内近十多年、十几个炼厂硫回收装置数据可知,废热锅炉出口过程气中COs含量变化范围很宽,可低至O.1%,高至约3.0%。某厂1999年硫回收“一转”入口气含cOS2.63%(体积分数),配风比为2.09(空气体积/酸性气体积),反推相当于原料酸性气中含cOS8.13%。该酸性气中含H:s含量为45%,进一步推算原料中S有18.07%在燃烧炉中生成了COS,这个量是相当可观的。(3)CS,的生成在Claus燃烧炉中cs:的生成,主要取决于烃与硫以及烃与H:S之间的反应,以甲烷为例:CH4+S2爿CS2+2H2(7)CH4+2S2#曼CS2+2H2S(8)CH4+2H2SF=兰CS2+4H2(9)与燃烧炉中COS的生成有类似情况,炉内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度很慢,当温度高于1000℃时,甲烷与硫蒸气反应立即生成cs。。此外,还有S与CO,或S与c之间的反应亦生成cs::C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