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寒夜》中的汪文宣形象陈培爱中篇小说《寒夜》是巴金解放前二十年创作生活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过去有的评论文章曾指责巴金解放前那些描写革命的小遨,‘层“充斥了绝望、优郁的气氛,一片无边的黑暗”,而结尾“也丝毫看不见胜利的影子”。�《寒夜》恰恰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忧郁的气氛”,结尾、“也丝毫看不见胜利的影子,的作品。因此,‘这部作品从发表到现在,并没有引起过足够的重视。‘但是,近年来《寒夜》在海外却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一九七九年四、五月间,巴金重新踏上了阔别五十年的巴黎。五十年前,巴金正是在巴黎圣母院附近的一座五层楼上,在难堪的孤寂中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灭亡》的创作,从此踏入文坛。五十年后,随着巴金的来访,巴黎的知识界掀起了一股“巴金热”。巴黎一向被称为欧洲的文化窗口,但过去对中国现代文学介绍很少,近年来才翻译出版了一些作品。巴金首先被介绍的作品就是《寒夜》,继《寒夜》之后,文出版了《家》和《憩园》的译本。这些作品受到法国文学界和读者的热情赞扬,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是、“展示了封建家族灭亡的历史画卷”,是一“被压迫者和正义的捍卫者”。由于这些作品的介绍,使法国知识界开始“发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匆他们称项巴金为当代的文学大师。一时间,在法国各地大书店的橱窗里,巴金的三个法译本被陈列在显著的地位。�《寒夜》是三干多年以前的作品。一在这里,通过一个普通读书人注文宣的生与死,写出了“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作者怀着无限悲愤与沉重,“替那些吐尽了血痰死去的人和那些还没有吐尽血痰的人讲话。”!正如法国《世界报》一九七八年五月五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样应把《寒夜》这本书当作反映一代人的感情的重要书籍之一去读。《寒夜》是这样一部杰作∀,它触及到人们内心世界的深处,是真理的片段,生活的侧面和爱情与绝望的呼喊。”#因而,这部作品同巴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家》一样,受到外国友人的热情赞疡,成为享育世界声誉的作品。即使在今天,这部作品对我们呸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巴金创作研究小料厂飞界金创作评诊》·“罗氛必,砰永远攀卑着的心一‘记巴金%�“木民画报”,&马∋(年第)期,巴金�色金,%‘》,冶记万。佰∗江小平∀《巴金的+寒夜,在法国翻译出版》,《国外社会科学》,双姆∋年粼−期�.,形。/帝劝∀(二‘�、�巴金从一九四四年冬天开始《寒夜》的创作,于一九四六年底完成。小说描写的是一九四四、四五年间国民党统治下的所谓“战时首都”重庆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生活,由此反映了整个抗战后期国民党统裕蜘腐败和黑暗。一九四四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为打通由中国到东南亚的交通线,发动了对国民党战场的大进攻。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竟然一触即溃,在短短几个月内,接连丢失河南、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的大部与贵州省的一部。这次大溃败使重庆这个“战时首都”每天处于惶惶不安之中国民党战场的节节败退,令人心惊胆颤的各种谣言,’颧繁的空袭警报,迅速飞涨的物价味许多“大人物”的大发“国难财”,‘他们囤积居奇、“巧取豪夺,并随时准备逃之夭夭,‘而一般的“小人物”在吵杂、’生病、诉苦、呼喊中痛苦挣扎。·这一切组成了一幅色彩暗淡的画图,形蒙地揭示出“快要崩溃的旧社会、’旧制度、旧势力”�的罪恶。男主人公汪文宣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一个善良、正直、懦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以他的悲剧的生活道路,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树立了一个怯弱忍耐、无力反抗旧社会,以至从肉体到心灵被旧社会完全毁灭了的小人物的典型。翻开这部作品,在阴郁暗淡的灰色气氛中,我们立即看到了汪文宣的悲剧命运。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员。他一年到头老老实实地工作,每天校对着那些枯燥、无聊的文字,从不偷懒,可是薪水不高,地位很低,又要忍受着上司和同事们的欺负�。他唯一的希望只是能够无病无灾、简简单单地活下去,以维持那个在艰难中挣扎着的家庭生活。但是,紧张的工作、贫困的生活和沉重的精神负担,使这个懦弱安分的知识分子染上了肺病。接踵而来的是一度被裁减辞退,生活的重担马上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他买不起妻子生日的蛋糕,付不出儿子小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