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29(2)中医教育ECM薛晓琳,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资助中医诊断学是由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延伸到中医临床各科的桥梁。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四诊技能及辨证思维能力。中医诊断学的主体内容为四诊和辨证,而问诊是四诊方法之一。鉴于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使得一些病情资料的获取必须通过问诊来完成,如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诊治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个人生活史等,从而奠定了问诊在全面、系统了解病情,获取病人资料,为临床施治提供重要依据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问诊的过程也是医生辨证思维形成的过程,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问诊技能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问诊技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基本的技巧技能,如问诊语言、与病人交流的方式等;二是问诊内容的询问,即针对具体症状应该如何询问,后者是培训的重点。但以往的传统教学形式侧重有关病证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的介绍,缺乏对该证如何展开询问及如何建立与其他病证的关系的培训。使得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只知道知识点,难以掌握临床问诊技能,从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紧张、束手无策、问诊语言不正确、方法不得当、不知如何抓主证,并根据该证展开询问等问题,从而使问诊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直接影响了对疾病的正确诊断。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形式,即通过为学生介绍针对某一种病证问诊时的语言、形式、顺序、内容及问诊重点,模拟与再现问诊场景,引出问诊中涉及的知识点和临床意义,科学地训练学生的问诊技能及辨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问诊知识及问诊技能的掌握,真正达到中医诊断学问诊部分的教学目的。1对象和方法1.1问诊案例式教学的形式问诊案例式教学的形式为针对某一种病证,模拟问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再现问诊时使用的语言、形式、顺序、内容等。这部分的问诊形式主要参照王忆勤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1]案例式教材进行,如在“问寒热”中使用的问诊片断如下:……医生:您怎么不好?患者:我觉得身体发热,手脚心发烫。医生: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患者:大概3周。医生:有发冷的感觉吗?患者:没有。医生:您觉得一天里什么时候会有发热的感觉或这种感觉最明显?患者:一般下午发热明显。医生:您测过体温吗?患者:测过几次,都是37℃左右。医生:发现晚上睡着后有出汗的现象吗?患者:最近常有。医生:您的饮食、二便怎么样?病人:吃饭还可以,就是最近总觉得口干,但喝案例式教学法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实践*薛晓琳王天芳赵燕吴秀艳(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北京100029)摘要:目的评价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06级中医临床七年制班进行案例式教学(设为试验班),同期对同级且入学条件相当的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和针灸康复七年制班(同班授课)采取传统教学形式(设为对照班)。学期末通过问卷进行考核,问卷包括学生主观感受及效果的客观测评。并分析比较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的教学效果好于对照班,学生的主观感受为案例式教学优于传统形式教学。结论案例式教学有助于学生问诊技能和辨证分析能力的培养。关键词:中医诊断学;问诊;案例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43··432010年03月,29(2)中医教育ECM水不太多,大便偏干(2天1次)。医生:您平时喜欢什么样的饮食?病人:我喜欢吃辣的。医生:伸出舌头来,我看看(舌红少苔)。医生:让我摸摸您的脉(脉细而数)。学生通过这种案例式问诊的学习,对病证概念和证与证之间的关系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思辨能力。1.2教学对象及教学方法笔者于2006~2007学年第2学期,在讲解中医诊断学问诊———问现在证部分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级中医临床七年制班(设为试验班)进行了上述形式的问诊案例教学,同时对2006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班、针灸康复七年制班(教务处安排为同一个授课班级,设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知识点讲授,但在检测结束后,为了让学生享有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