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的隐性功能廖丽娟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功能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人们对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认识,涉及到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涉及到教育与社会、人各方面的联系。深入地探讨教育的功能问题。进而比较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可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形成正确的教育功能观,从而促进社会和人的进一步发展。众所周知,继教育本质研究热之后,作为教育本质研究的逻辑延伸,教育功能的研究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课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995年,我国发表的有关教育功能方面的论文825篇,有近900位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在最近几年的教育理论研究中,也不时有关于教育功能的文章见诸报刊杂志。综观20多年来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教育功能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1)教育功能研究的历程阶段划分与特征。(2)教育功能的界说与分类。(3)教育的育人功能。(4)教育的社会功能。(5)教育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关系。(6)教育功能之发挥。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是教育功能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它是人们对教育现实问题深入反思的结果,是人们对教育功能问题的认识的深化。它克服了以往人们在对教育功能问题上缺少前提性批判的不足,不再把“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谐状态视为考察教育功能的不言自明的前提”,同时考虑到“教育与社会之间可能出现的失谐乃至冲突状态。”这种研究视角,借鉴社会学中的功能分析理论,认为功能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泛指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与发展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并且进一步认为,既然是影响,则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既然是作用,那么既可能是促进的作用,也可能是阻碍的作用,这种研究在关注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探及其消极的影响,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这种研究在解释某些教育现象时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中小学生的流生问题等二教育的正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观指只认识到教育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而不探及其负面影响(实质上是认为教育只有正面影响而无负面影响)的种种观点与理论的统称。(一)正向教育功能观的基本观点1.迪尔凯姆的功能目的一体观在教育社会学的视野中迪尔凯姆(Dukheim)较早表达了教育正向功能的观点迪尔凯姆在其所著的教育与社会学一书中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18迪尔凯姆由此定义推出教育的社会性即教育在于使儿童系统地社会化他进一步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双重人格一种是个体我一种是社会我前者仅仅由整个与我们自身我们个人生活中的事件有关的精神状态所组成后者是这样一种思想情感和习惯的体系即在我们身上表现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我们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社群或不同的社群他们两者不可分离但又相互区别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迪尔凯姆认为教育的目的便是塑造社会我。迪尔凯姆进一步推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儿童产生(1)他所属的社会认为其每个成员不应该不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2)他所属的特定的社群(社会等级社会阶级家庭职业)认为其全体成员1必须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19这里所谓的身心状况自然包括上述的社会我。我们知道目的指人对某种对象的需要在观念上的反映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而功能则是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因素对系统的维持与发展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它们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侧重于主观愿望后者则强调客观结果但是在迪尔凯姆的论述中我们却很难看出两者的区别究竟在何处而这两个概念如果被混为一谈则教育功能的概念便无异于名存实亡因为此时所谓的教育功能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推演而已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迪尔凯姆的教育功能观中教育与功能均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其所说的教育是指从统治阶层要求来看应当实施的教育而不是指具体的处于现实运作过程之中。其所说的功能也并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