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多选题A型题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A.独立疾病D.体征B.临床症候群E.症状C.病理过程[答案]C[题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2.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A.血液凝固性增高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C[题解]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E[题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D.胰腺癌B.宫内死胎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A[题解]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1/3。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Ⅺ[答案]E[题解]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凝血因子Ⅶ结合而开始的。6.组织因子是一种由263个氨基酸构成的A.钙调蛋白D.纤维蛋白B.脂蛋白E.粘附蛋白C.跨膜糖蛋白[答案]C[题解]组织因子是一种由263个氨基酸构成的跨膜糖蛋白。7.激活的凝血因子Ⅶ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ⅩD.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Ⅹ和凝血因子ⅪE.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C.凝血因子Ⅲ和凝血因子Ⅷ[答案]B[题解]Ⅶa-TF复合物既可激活Ⅹ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Ⅺ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8.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D.Ⅻ因子B.维蛋白原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D[题解]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Ⅻ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9.产生凝血因子Ⅻf的途径是A.凝血因子Ⅻ的酶性激活D.凝血酶作用于凝血因子ⅫB.凝血因子Ⅻ的接触激活E.肝素作用于凝血因子ⅫC.内毒素作用于凝血因子Ⅻ[答案]A[题解]激肽释放酶、纤溶酶和胰蛋白酶等可溶性蛋白水解酶,可水解凝血因子Ⅻ或凝血因子Ⅻa,而生成三种分子量和活性各不相等的碎片,称为凝血因子Ⅻf。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Ⅻ的酶性水解。凝血因子Ⅻf可激活凝血因子Ⅺ,还可激活激肽释放酶原而激活激肽系统。10.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组织凝血因子大量入血D.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E.凝血因子Ⅴ的激活C.凝血酶生成增加[答案]C[题解]各种不同的病因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体内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或)内源性凝血途径而诱发DIC,外源性凝血途径或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的关键环节是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激活物—凝血酶生成增加。11.血小板的激活在DIC的发生中具有原发作用的疾病是A.败血症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癜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E.急性白血病化疗、放疗患者C.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D[题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中存在血小板聚集因子(PAF),缺乏正常血浆中存在的PAF抑制因子,PAF与血小板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血小板被活化聚集,直接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12.血小板在凝血中具有下列哪种作用?A.释放凝血酶D.为内源性凝血系统提供反应表面B.释放组织因子E.提供Ca2+C.释放凝血因子Ⅻ[答案]D[题解]血小板与凝血有关的作用主要为内源性凝血系统提供反应表面,及通过血栓素的作用使血块收缩,以形成坚固的血凝块。13.以下哪项是DIC时对血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