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情缺损到过度系统化:自闭症的成因释疑及其应用*陈巍1**齐星亮2袁逖飞3郭本禹4***(1.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绍兴,312000;2.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3.瑞士日内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日内瓦,1211;4.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97)摘要自闭症领域内的已有理论均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为自闭症谱系症候群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更难以开发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共情)系统化理论认为自闭症个体/原理0导向的思维决定了其共情能力缺损,而系统化能力无损甚至超常,这导致其产生社会认知障碍与非社会性特征(刻板行为、同一性需求、变化阻抗与能力孤岛等)。这种设想整合了已有理论的优势并弥补了其不足。依据共情与系统化之间的代偿关系,已有研究者开发出/运输机0卡通电影来帮助自闭症个体利用较强的系统化能力改善其共情缺损。未来,共情)系统化理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假设的合理性。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共情系统化原理/运输机0分类号G7601自闭症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虽然早期的文献将自闭症视为一种发生率较低的罕见疾病,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个体数量呈显著增长的趋势。自闭症的流行率已经从1975年的1P5000上升至2009年的1P110[1]。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的具体行为表现包括:(1)非言语性交流行为使用有显著缺损(例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姿势以及社交手势等);(2)有限的重复与刻板行为、兴趣与活动模式(例如,节奏的肢体运动)、同一性需求(needforsameness,对某些物体表现出一种近乎痴迷的关注)以及变化阻抗(resistancetochange,即非常反感日常生活规律发生改变)[2];(3)缺乏与发育水平相应的各种自发假装或社交性模仿游戏[3]。然而,由于自闭症的临床鉴定标准不一,其包含的症状和种类具有多样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例如,某一特定的个体不必包括上述所有症状,不同的自闭症个体也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症状[4],因此,自闭症又泛指一大类的临床表现,故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0(autismspectrumdisorders,ASD)。这意味着自闭症个体的症状模式、能力范围和特征可以经过多种组合和程度表现出来。谱系的一端是低功能的自闭症(lowfunctionautism,LFA),谱系的另一端则是高功能的自闭症(highfunctionautism,HFA)。Kanner曾乐观地展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关自闭症问题的某些答案看起来即将被揭开。0[5]近三十年来,自闭症领域内也出现了四个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心灵盲理论(mind-blindnesstheory)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碎镜理论(broken-mirrortheory),执行功能障碍理论(executivedysfunctiontheory)以及弱中央统合理论(weakcentralcoherencetheory)。心灵盲理论用心理理论(theo-ryofmind)缺损来解释大部分自闭症个体的社交缺损能力(社交障碍和沟通障碍),碎镜理论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缺损可能是由镜像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的[6]。后两个理论则在解释自闭症个体的非社会性特征(同一性需求、刻板行为和能力孤岛)方面更具效力[7]。然而,这四个理论均无法在统一的框架下合理地解释所有的自闭症谱系症候群(autismspectrumcon-dition,即社会性与非社会性特征)。因此,自闭症病因尚未得到完全阐明,更缺少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治疗与康复方法。2自闭症共情)系统化理论的内涵为了进一步回答上述问题,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本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失语症治疗作用及超越定位的动态脑机制0(项目批准号:81171853);201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立项课题/读心的三种路径及其交融0(项目批准号:11HQZX03);2011年度南京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迈向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神经现象学研究0(项目批准号:2011BS0003)资助。**陈巍,博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中心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Email:anti-monist@163.com。***通讯作者:郭本禹,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理论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E-mail:gbypro@yahoo.com.cn。5中国特殊教育62012年第7期(总第145期)Chinese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Monthly)7thIssue,2012(SerialNo.145)研究中心的Baron-Cohen提出了自闭症的共情)系统化理论(empath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