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旦医堂苤壹!!堡至箜塑鲞箜!!塑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孙元锋李哲李韵雷飞杜丽娜唐向东摘要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共35例失眠症患者,经过超低频TMS治疗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超低频TMS对失眠症患者治疗安全有效关键词失眠症: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疗效慢性失眠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6%.其中约50%的患者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国内一般人群中有10%~20%出现失眠症状r2。’,在老年人群中则高达60%u。失眠症目前主要为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存在诸多弊端,如成瘾性和药物依赖,甚至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因此,为其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技术是通过线圈产生高磁通量磁场无衰减地穿过颅骨,在神经组织中产生电场梯度.继发产生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去极化。TMS可使皮质兴奋性、血流灌注、代谢和神经内分泌等发生变化,以其可进行深部刺激、无痛、非介入等优点,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得到迅速发展。在1985年.Barker等首先将TMS应用于人体,从临床应用至今,已成为治疗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重要工具。超低频TMS是采用TMS治疗理论,通过输人超低频(<0.2Hz)磁场,透过颅骨达到脑内深层组织,在脑内产生特殊的感应电流,以调节神经递质功能来预防与治疗脑部疾病。目前对于重复TMS治疗精神科疾病取得了肯定的效果,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而对超低频TMS研究少。本研究主要探讨超低频TMS在失眠症治疗方面的应用。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门诊的失眠症患者。人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原发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主诉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睡眠问题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3.13.03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0072)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通信作者:唐向东E-mail:xia“gdongta“g@gmail.con(或伴随的日间疲倦)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或社交、职业等重要功能损害:排除其他类型睡眠紊乱、抑郁症、广泛性焦虑、各种躯体性疾病等引起的失眠。入选病例需符合以下条件:(1)失眠症状每周发生多于3个晚上,病史持续长于2个月:(2)年龄≥18岁;(3)患者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癫痫发作史、脑器质性疾病史、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发育迟滞;(2)有酒、药物依赖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2刺激参数采用深圳康立公司生产的超低频TMS仪,应用1和4mHz两种频率,刺激强度为500高斯,每日1次,每次30rain,治疗2周。1.3评估由2位经过量表培训的临床主治医师(一致性为84%)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末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的情况。以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75%为显著进步,≥50%为有效,≥25%为进步,<25%为无效.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仅=0.05(双侧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共3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2例,女23例,年龄(54.3±10.6)岁?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AMD、HAMA、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见表l。患者经超低频TMS治疗后.根据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减分率评定患者的疗效为:显著进步5例,有效13例,进步15例,无效2例。3讨论TMS不仅影响受刺激的大脑皮层局部兴奋性万方数据塞旦医堂苤查!Q!!至箜垫鲞蔓!!塑表1失眠症患者超低频TMS治疗前后比较元±s和血流,而且对深部脑组织如基底节、纹状体、海马、丘脑、小脑及边缘叶等也有作用m]。TMS可引起脑内神经递质改变,影响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研究显示TMS刺激大鼠前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