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奥氏体不锈钢管膛内的充氮保护焊接的工艺原理、操作要点及经济效益。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氮气焊接1概述多年来在工程施工中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一直采用的是管膛内充氩保护焊接,质量稳定可靠。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3501-2002《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7.3.7条规定: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单面焊焊缝宜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焊缝底层,管内应充氩气或氮气保护。SH/T3523-2009《石油化工铬镍不锈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焊接规程》的7.3.4也规定:采用实芯焊丝或不填丝的钨极气体保护焊焊接底层焊道时,焊缝背面应采取充氩或充氮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可采用整体或局部充氩(氮)方法。充氩气(氮气)开始时宜采用较大的流量,确保管内保护气浓度满足要求后方可施焊,焊接时背面保护用的氩气(氮气)流量应适当降低,避免出现凹坑。标准规定了还可以采取充氮保护,从经济成本上讲,氩气较氮气便宜。2011年,我公司对奥氏体不锈钢管膛内氩气保护焊接工艺改为充氮保护工艺进行了系列的实验,最终通过了焊接工艺评定。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证明,奥氏体不锈钢管膛内的充氮保护焊接不仅能够保证焊接质量而且经济可靠,是行之有效的施工工法。2工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1奥氏体不锈钢管道采用普通钨极氩弧焊进行打底焊接,管膛内部焊接保护采用氮气保护。2.2焊接工艺评定的结果证明,不锈钢管膛内氮气保护焊接对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晶间腐蚀等性能没有影响。2.3氮气比重比氩气、空气(氧气)要轻,在管膛内保护时,控制管膛内把空气(氧气)置换成氮气并达到一定浓度以满足焊接要求是关键。2.4不锈钢管膛内氮气保护焊接和氩气相同,工艺基本没有区别,焊工能够正常操作,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2.5氮气只作为不锈钢管膛内保护焊接使用,但不可以作为钨极氩弧焊焊枪喷嘴保护气使用。2.6施工过程中无需配备更多的施工机具,节约成本,机动灵活。2.7本工法适用于各种规格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管道的焊缝组对、打底焊接,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的组焊打底焊接可参考使用。3工艺原理3.1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焊接一般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型,通常采用GTAW+SMAW、GTAW+GMAW、GTAW+SAW等焊接工艺,由于奥氏体不锈钢高温下Cr原子会急剧氧化,造成背面成型不良,降低使用性能,故焊接时管膛内需惰性气体保护。3.2使用惰性气体保护,是因为惰性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与其他元素之间几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氮气虽然不是惰性气体,而纯氮气是不能与普通金属产生反应的,被称为“惰性”,就是氮气的这种特性在加热过程中,起到了保护金属表面,不会产生氧化,从而起到惰性气体保护的作用。3.3由于氮气比重比空气(氧气)要轻,所以,从不锈钢管膛内把空气(氧气)排空置换成氮气并达到管膛内焊接浓度要求,是该工法的试验重点。3.4通过试验证明,焊接时不锈钢管膛内充氮气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规格小于Φ300mm不锈钢管道由于管径小,管膛内充氮气位置对内部保护没有多大影响。当规格大于Φ300mm管道管膛内充氮气保护焊接时,水平焊口应从管子底部充氮,并在水平位置管的10点、2点位置设排气口,尽快把空气排出去。出气孔不能放到12点位置,因为空气(氧气)比氮气比重大,很难在高位置把空气排出去。3.5采用海绵封堵,海绵是软体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厚度,放置在管内非常稳定可靠,同时海绵具有一定的透气性,隔离段气室内没有死角,非常有利于氮气的置换。气带直接穿过海绵,进气端使用三通(或用废海绵的边角料将气带端部包扎),让氮气气均匀的从海绵四周喷出。气带端口应放置在焊口的下部,提高气体置换速度和质量。小于Φ300mm管子用一根气带从一端充气即可;大于Φ300mm管子采用两根气带向管内充气,待管内气体置换好后可关掉一根气带,只用一根气带维持管内氮气流量,保证焊接需要并节省氮气。3.6研究分析,碳元素是影响不锈钢晶间腐蚀的主要因素,理论上讲,氮气在焊接过程中,不生成碳化物。由于氮化物在晶界上析出,提高晶界高温强度,从而增加钢的蠕变强度。在奥氏体钢中,可以取代一部分镍。氮不与不锈钢中其他元素化合,有沉淀硬化作用;对钢抗腐蚀性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