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丹道密法解释VIP免费

丹道密法解释_第1页
1/7
丹道密法解释_第2页
2/7
丹道密法解释_第3页
3/7
丹道密法解释修仙密法九节玄功(九转玄功)解释:《道钟警明》曰:九节玄功(亦名九转玄功)者,‘1.筑基’、‘2.炼己’、‘3.采药’、‘4.得药’、‘5.进火’、‘6.烹炼’、‘7.温养’、‘8.沐浴’、‘9.退符’也。‘1.筑基者,建筑基础也’。学道必须先行人道、配合天道、行外功、作善事、守规戒、炼静坐、闭精血、定饮食、制睡眠、限劳动、弃妄想,以也。为何学道,要先行此几项乎?因为无先守此几项,决定离不开地狱门路,所以佛说地狱五条根,谓之‘贪财’、‘好色’、‘爱名’、‘贪食’、‘贪睡’,此五项之欲,乃世人所欲,所以学道之人,若不知制止,激去此欲,绝无成道之可望;再者,静坐之法,依照书内所定三种,‘一双盘’、‘二单盘’、‘三普通’此三种坐法,由人随便选坐,此三法者,乃‘筑基’初步坐法也。初步坐法,坐到心静,杂念消除,则伸出两脚,双手搭膝,此两脚伸直之法者,筑基心静之时所用之法也。‘2.炼己者,炼心制性也。’使心欲无妄生,静中对境无心,一切假境,现于目前,一毫不着,即俗气全消矣。炼己坐法,两脚照原伸直,恐心意不定,合掌暗念佛号,求佛帮助,此二节者,成佛成仙之总根源也。外功由此而满、内果由此而圆、大药由此而生,绝不可急欲速成也。此二节,每日勤调,时时注意,勤炼勤习,学习既久,功自成矣。人欲炼尽、天理流行、道气凝结、蕃苗自现,此自然之正理,虽无意采药,而自有药物可采也,然后顺序做第三节,采药功夫。1‘3.采药者,筑基炼己功成。’外功满,而人欲消,得到大自然之景象,静极之中,已有药物渐现,即时用采取之功夺之也。采药坐法,佛号,免念,玄关免守,两脚照原伸直,两手搭膝,静中求出甘露,其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即时用真意,推出两腿在脚尖母指上面,一寸三分高,随时吸先天虚无之气到玄关,在吸之同时,眼要开一次,而鼻息,亦要吸一回,开吸后,随时再降下甘露,同样推出两腿,二次照原,一吸一开,连续用三次。‘4.得药之节者,照前节之坐法。’两脚伸直,两手搭膝,心守丹田,再求甘露,真意再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即时推出两腿,脚尖母指上面,以免吸回,口诀以采药之后,不吸气者何也。因回光有火,吸气有风,风火交加,必损药苗也。所以不回不吸,约量引出三寸香久,连推连降,有三十六回左右,推得阴尽,心自静,身自轻,全体舒畅爽快,四相忘形,膀胱如火,两肾即丹田如汤,相貌如痴,甘露如蜜,此时紧急进火,运法轮之功也。若贪其轻夹,则损药苗,而大丹不能结矣。‘5.进火者,运周天,行法轮之名也。’进火坐法,两脚收回,照初步筑基之坐法,大药元气,已凝结在丹田,紧急用真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兹将丹田之药物,名曰金丹舍利元气,原本用真意,引对尾闾关,而上夹脊关,直透玉枕关,运上昆仑顶,自将所运之药物,乃温暖之气,一并载于玄关之中,此时约量守数分钟,再继续第二回,再降下甘露,运过三关,到玄关再守数分钟,连运三次,以侍烹炼之功。‘6.烹炼者,用武火而煆炼真意所引之药物。’,谓之元气,在玄关烹炼之也。若不烹炼,定不能成金丹舍利,就是此温暖之气,不能聚在身中,分散之危险也。烹燥坐法,照前节筑基之姿势,六神统一于玄关,守药物,立刻用起枷子,大开神光,两眼圆神观窍,用最大力量,两手速力,将那‘浊精’、‘识神’、‘游魂’、‘鬼魄’、‘妄意’一切炼退,烹炼大药,约量数分钟就可以,并看年龄由自己分定,更要时刻注意,恐药物烧化也。‘7.温养者,温养圣胎。’实是浊精所化,已成元气,聚在丹田,如万星斗数,拱照北斗星也。前节所载药物,用烹炼之功,已成金丹舍利矣。所以圣胎已结,温养圣胎,不用武火,两用文火,以温养之,坐法照最初筑基之法,枷子放下,眼漏一线之光,守在玄关,呼吸要自然,不可急,约量温养数分钟,就可以沐浴矣。‘8.沐浴者,因金丹舍利元气已结,沐浴其心身,绝点尘埃也。’沐浴坐法,照初步筑基姿势,两手放开,两眼自然,此时玄关免守,全身放空,暂停几分,可以退符矣。‘9.退符者,乃全盘功夫做完,退了阴符,留下火种,待下次之用也。’坐法两脚再伸直,两手搭膝,再求甘露,即时真意顺甘露,降下丹田,用真意引出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丹道密法解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