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腾飞跨越发展——在全市非公企业暨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杨卫泽(2011年5月5日)今天的会议既是座谈会,又是见面会,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借此机会和大家见见面。今天上午,我们实地考察了润和软件、雨润集团和三胞集团,最近一个多月还先后考察了苏宁电器、中电电器、南瑞继保、三宝科技、金智科技、擎天科技、商贸集团、南高齿等8家企业。刚才,各位企业家开诚布公,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讲得非常中肯,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我深刻感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对南京发展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认为,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身上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党政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借鉴。一是要树立国际标杆,确定更加高远的目标追求。苏宁电器、雨润集团、三胞集团等民企都瞄准了跻身世界500强的标杆,南京发展也应瞄准国际先进城市的标杆,树立国际视野,力求国际水平;二是要树立国际人才的观念,不仅要广泛引进国际人才,还要让国际人才资源充分为我所用;三是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南京发展做贡献。下面,我再谈三点意见。一、认真总结成绩、找准发展差距,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南京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突出表现为“三个提升”。一是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民企总数已达35.8万家,注册资本2407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10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GDP的3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5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实现税收398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近40%。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城乡居民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二是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金量不断提升。全市认定的高新技术和软件企业中,民企分别占了70%和90%,4家民企位列全国软件百强企业,7家入选国家规划布局的重点软件企业。全市民营企业拥有专利6435件,承担科技项目6055项。这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突出作用。三是领军企业、领军人物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苏宁、雨润、三胞等一大批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旗舰型民企,已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名片”。南京的民营企业,已有7家位列“中国企业100强”,14家位列“中国企业500强”,2家位列“全国连锁企业20强”;有175家民营集团公司、23家民企控股上市公司,220家注册资本超亿元,63家税收超5000万元;民企驰名商标占全市驰名商标总数的80.5%。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广大民营企业自觉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心系社会、承担责任,为南京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着投资环境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产业整体素质不够高等方面的问题。从规模上看,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40%,低于全省52%的平均水平;民企总数和注册资本在省内13个城市中分别排第三位和第四位,与苏锡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百强民企无锡有25个、苏州有24个、南通有18个,南京只有8个。从质量上看,发展层次还不够高。民营科技企业仅占全部民企的10.2%,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8.5%,大多数民企仍属于传统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新兴高科技产业比重不高,竞争优势尚不明显。从政策上看,发展的环境还不够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进门难、审批难、融资难、办事难等问题。例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40%,但是民企新增贷款却仅为金融机构全部新增贷款的20%。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南京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二、认清发展形势、增强发展使命,让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生力军南京是省会城市、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