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VIP免费

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_第1页
1/7
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_第2页
2/7
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_第3页
3/7
生物工程学报ChinJBiotech2010,October25;26(10):1372−1378journals.im.ac.cn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ISSN1000-3061cjb@im.ac.cn©2010CJB,Allrightsreserved.Received:June15,2010;Accepted:August15,2010Supportedby:NationalHigh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amofChina(863Program)(No.2006AA02Z237).Correspondingauthor:YinLi.Tel/Fax:+86-10-64807485;E-mail:yli@im.ac.cn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06AA02Z237)资助。细胞工厂的构建技术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董红军,张延平,李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丙酮丁醇梭菌是极具潜力的替代燃料——生物丁醇的合成菌,受到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丙酮丁醇梭菌菌株改造是生物丁醇产业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遗传操作是核心内容之一。以下对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种类和原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几种遗传操作系统的局限性,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丙酮丁醇梭菌,丁醇,菌株改造,遗传操作系统Geneticmodificationsystemsfor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HongjunDong,YanpingZhang,andYinLiInstituteofMicrobi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Abstract: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abiofuel-butanolproducer,hasattractedworldwideinterests.Strainimprovementisimportantfortheprocessofbiobutanolindustrializationwhereefficientgeneticmodificationsystemsareessential.Inthisreview,thehistoryofgeneticmodificationsystemsofC.acetobutylicumwasintroduced,andthetypesandprinciplesofthesesystemsandtheirdisadvantagesaresummarizedandanalysed.ThedevelopmentofupdatedgeneticmodificationsystemsforC.acetobutylicumisalsoproposed.Keywords: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butanol,strainimprovement,geneticmodificationsystems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增塑剂、溶剂、萃取剂等,全球年需求量超过140万t。丁醇又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其热值、辛烷值与汽油相当;含氧量与汽油中常用的甲基叔丁基醚相近;不会腐蚀管道、不易吸水,便于管道输送;蒸汽压低,安全性高,且与汽油有很好的混合性。生产丁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化工方法从石油中提炼。这种方法是目前市场上丁醇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储备量急剧减少,且价格节节攀高,生物法生产丁醇作为石化法生产的替代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产丁醇的微生物包括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拜氏梭菌C.beijerinckii、C.saccharoperbutylacetonicum和C.saccharobutylicum等菌株,其中对丙酮丁醇梭菌C.acetobutylicum的研究最广泛和深入。微生物生产丁醇的主要问题是产物浓度低、产率低、分离成本高,因此生物丁醇的生产需要对现有的发酵体系及菌株进行改造,才有可能满足工业化需求。传统的菌株改造是基于诱变的随机筛选,工作量大,而且经过过去长期诱变筛选,其提升丁醇生产能力董红军等: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1373Journals.im.ac.cn的空间已经很小。2001年丙酮丁醇梭菌基因组的测序完成[1],为研究者们对丁醇生产进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现在转录组学[2]、蛋白组学[3]、代谢网络模型[4-6]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研究报道。虽然现在对丙酮丁醇梭菌产丁醇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通过菌株改造来提升丁醇生产能力的工作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厌氧梭菌的遗传操作比较困难,转化效率低(103~105转化子/μgDNA)[7],传统的同源重组方法难以进行。虽然目前已经有梭菌遗传操作成功的报道,但是往往效率不高或使用范围受限,遗传操作工具的高效性仍是目前产丁醇菌株改造的一个制约因素。本文主要以丙酮丁醇梭菌模式菌株ATCC824为介绍对象,对其遗传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原理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局限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1丙酮丁醇梭菌的转化由于丙酮丁醇梭菌不具备自然转化的能力,所以将外源DNA导入到梭菌细胞内就需要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Truffaut等[8]利用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对丙酮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丙酮丁醇梭菌的遗传操作系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