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教学难点: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2、学习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预习:1、熟读生字。2、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准备:小黑板——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教学过程: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石狮子?那些石狮子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什么样子的?2、指名生回答。3、师:今日我们一起去卢沟桥看一看,那里有众多的石狮子,非常有意思。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2、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的读音。3、用小黑板上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音:甚、柱、筑:声母都是卷舌音;厘、卢、联:声母都是边音“l”概:读“ɡài”,不要读成“kài”4、读词语: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5、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6、读后指句回答。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从这段的介绍中你对卢沟桥有什么了解?2、指名生回答。3、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到卢沟桥的狮子多得难以数清?4、指句回答。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有意思?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2、根据“学法尝试”中的思想读一读、想一想,再想象一下。3、集体沟通。(1)议一议:这段描写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可抓住下列词语引导:长吼、专心听、偎依、熟睡、做游戏,说说你想象到什么情景?(2)比较“有的……有的……”这一组句子前后半句有什么异同。(3)老师相机引导:这段文字先讲所看到的样子,再讲所想象到的。(4)当你看到狮子的样子时,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是怎样的?师: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石狮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由此可知,写作时,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这样文章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动形象。4、演一演: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思考:这段话总结出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3、指名回答,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的建筑——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育:一是图文对比、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认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联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坚韧的斗争精神。实施步骤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的地位等等。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