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什么是伴性遗传(2)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展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出示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D图片结合前面的提示回答课本中的问题探讨。〖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阅读思考回答“讨论。”引入新课伴性遗传什么是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学生回答学会概念〖问〗为什么我们会说它们是伴性遗传病呢,接下阅读道激发1一、人类红绿色盲症来我们就从红绿色盲着手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根据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X染色体上,因为Ⅱ代中的2号没有得病。(3)从第Ⅱ代的3,4个体到第Ⅲ代的5,6个体引导学生得出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4)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2、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表2-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1)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2)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差别,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3、依据表2-1教师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隐性遗传的特点。总结红绿色盲(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完成“资料分析”。〖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思考并回答老提出的问题:(4),(5)。学生到黑板画图。兴趣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拓展学生思维,充分理解隐性遗传的特点练会从事例中2(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3)母患子必患。(4)女患父必患。总结特点总结规律等。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红绿色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世代连续,代代都有患者(3)子患母必患(4)父患女必患学生填表得出特点善于归纳与提炼,学会举一反三。三、伴Y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⑴患者全为男性;⑵遗传规律是父传子,子传孙。(全男)补充知识,提高兴趣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介绍〗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