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清洁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茶叶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要求、品种选择、苗木选择、栽培方式和架式、定植、整形修剪、土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草害控制以及采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茶叶的清洁种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9630有机产品GB/T20014良好农业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9630、GB/T20014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4技术要求4.1产地要求4.1.1产地选择产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地形开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0.8m以下、土壤pH值在6.5~7.5左右。4.1.2产地环境a)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b)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c)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4.2种苗选择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4.2.1一级在确保优质、丰产和稳产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的茶叶品种如“鄂茶7号”、“白水银芽”和“帝乡贡芽”等。种苗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初期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苗。种苗质量应符合GB/T19630.1-2005中规定的标准。不应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4.2.2二级除4.2.1外,还可选择有良好消费需求的优质茶叶品种如云台山种、槠叶齐、高芽齐、尖波黄(注这些是湖南茶树优良品种)等,也可以使用国家允许的基因工程繁育的苗木。4.3栽培管理4.3.1划种植行梯面宽1.5m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埂外沿80cm-90cm平行划种植行。梯面宽2.7m以上的梯层应按行距1.2m~1.5m规划种植。4.3.2种植沟与施基肥根据划出的各种植行,挖深60cm、宽50cm的种植沟。施有机肥与土拌匀,施入沟底,再覆土20cm。4.4定植4.4.1定植时间在茶苗休眠期定植,一般在晚秋10月~11月或早春2月~3月,以雨后或阴天最好。4.4.2种植密度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初垦深度50厘米以上,复垦深度30厘米以上;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厘米×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4000株/亩;双行条栽规格:150厘米×40厘米×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每亩种植2800株~4800株,株距35cm,行距120cm~150cm,穴种2株~3株。4.4.3种植1)茶苗的根茎部入土深2~3cm,茶根要自然伸展。2)栽后覆土适度压实,盖一层松土,保持有10cm浅沟,在浇水,铺草覆盖。4.4.4苗期管理应及时补苗。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隔5~7天浇水一次。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4.4.5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5次人工除草,以经常保持茶园土壤疏松和无杂草。时间以各茶季茶芽萌发前,于晴天进行。一、二年幼龄茶园,宜在雨后进行。浅耕一般深10cm左右,中耕15cm~20cm,深耕20cm~30cm。5茶园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施为好。5.1施肥时间一般在各茶季采摘前一个月施用。基肥一般结合秋冬季深耕时施用。5.2肥料种类5.2.1一级茶园使用的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但是园区采用集约耕作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投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料。外购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认可。如果自行堆肥,允许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不能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应完全按照国家有机产品的标准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