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张益民姜鑫郭永智孙延山摘要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和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是重要的病因。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周疼痛,膝关节屈曲和跑步时显著。壹体见髌骨活动受限或活动度过大,以及髌骨周围结构的病理体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治疗可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理疗及支具等保守方法,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外科治疗。关键词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诊断;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此外,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及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是重要致病因素。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周疼痛,疼痛在膝关节屈曲时明显,且运动型患者较多见[1]。据研究[1]统计,办公室工作人群中有11%患PFPS,跑步损伤中有16%~25%为PF—PS。因此,PH)s是较膝前疼痛综合征或“跑步膝’更为确切的名词,以往所谓的髌骨软化症,也只是膝前疼痛的原因之一,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膝前疼痛综合征[2]。目前PFPS的诊断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法也不统一。但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依据病情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就能获得可靠的疗效。本文就PFPS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1解剖与生物力学髌股关节由髌骨和股骨髁组成,其中髌骨作为杠杆,.起增加髌股关节、股四头肌和髌腱瞬间力臂的作用[3]。研究[43发现,膝关节屈曲20。时髌骨开始与股骨髁接触,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接触愈加密切,膝关节屈曲90。时接触面积达到最大。髌股关节的稳定因素有动力性和静力性两个方面,两者共同保持髌骨的运行轨迹,即保持髌骨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能在股骨髁间切迹中正确滑行。动力性稳定因素由股四头肌肌腱、髌腱、股内侧斜肌(vMO)、股外侧肌和髂胫束提供,其中股内侧斜肌是唯一保持髌骨稳定性的内侧肌肉,其作用至关重要。静力性因素由关节囊、股骨髁、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和髌股韧带提供。任何引起制衡力量不均匀的因素均可影响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使髌股关节软骨面、髌骨、股四头肌肌腱和周围软组织的受力分配产生偏差。如人在平路行走时,髌骨受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1/2,登楼梯时受力相当于体重的3倍,而下蹲时受力7倍于体重[5]。由此可见,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是PFPS的重要原因,也是治疗的可靠依据。2病因髌股关节压力增大、劳损、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作者单位;261041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27·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以及解剖发育不良等,均为PFPS的重要病因[2’6’7]。此外,下肢解剖紊乱(Q角增大、扁平足、距下关节内转等)是PFPS的潜在原因。但研究[6]表明,下肢解剖紊乱仅可在静态下测得,尚不足以证明与PFPS的必然联系,还需更深入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与非运动型对照组不同,运动型实验组(跑步组)患者的PFPs大多与踝关节背屈、膝内翻、前足内翻有关。由此可见,在下肢解剖紊乱的基础上,动态因素可能是更重要的病因。3病史临床上,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骨周围疼痛,疼痛间歇发作并进行性加重。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膝僵硬和疼痛,尤以患膝长时间屈曲时明显,即所谓“电影院膝”。在髌股关节明显受力(如上下楼梯、蹲起和跑步)时,疼痛更为显著。有趣的是,有些患者很难明确定位膝部的疼痛点。部分患者双侧发病,外伤可加重症状。此外,还有患者主诉膝关节“打软腿”(百vingway)。经深入分析,在排除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等髌骨不稳定引起的PFI)S后,大部分“打软腿”并非髌骨不稳定,而是膝前疼痛或膝关节功能调节不良引起的股四头肌暂时性功能抑制所致[7]。PFPs患者往往伴发患膝屈伸时僵硬,伴有关节内弹响和摩擦感,但关节交锁较少发生。运动型PFf丐多与关节过度劳损有关,因此了解患者近期的运动方式(运动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等)十分重要,并详细询问其他致病因素,尤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