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年12月第8卷第23期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December1,2014,Vol.8,No.23·4298··短篇论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治疗变应性咽炎的临床观察王春燕温晓慧刘锦峰【摘要】目的评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对变应性咽炎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对门诊以刺激性干咳、咽痒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患者,依据变应性咽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纳入,对纳入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并辅助使用止咳药物。在初诊、治疗后第1周及第2周复诊时对患者症状进行视觉量表评分,比较两次治疗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刺激性干咳,先咽痒再咳嗽为变应性咽炎的主要特点;变应性咽炎患者中有32%伴有变应性鼻炎,12%伴有哮喘;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能消除变应性咽炎的整体症状、咳嗽及咽痒症状,在治疗1周时症状已经显著改善,在治疗第2周时症状仍有进一步缓解。结论变应性咽炎是临床咳嗽患者重要病因之一,在不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情况下疗效差,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药物能消除变应性咽炎的症状。【关键词】白三烯拮抗剂;咳嗽;抗组胺药;变应性咽炎;咽痒临床工作中发现以咽痒、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的变应性咽炎(allergicpharyngitis)已经是一常见疾患,频繁的咳嗽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社会交流,长期得不到治愈还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1-3]。由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及治疗不规范,大部分患者都经历了较长的治疗且疗效不佳,部分患者服用了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止咳药物,均无明显改善。因此急需明确变应性咽炎的临床特点,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借鉴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治疗学,本实验通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组胺治疗变应性咽炎,来改善患者的咽痒及咳嗽症状,为变应性咽炎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纳入标准:(1)符合变应性咽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持续咳嗽时间达3周;(4)未行抗白三烯和抗组胺药物联合治疗;(5)能够完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受试者为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的就诊患者,男女不限,满足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共纳入60例(男24例,女36例)。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23.031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2EBYH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090/H1304);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Z131100004013049);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1-2003-02)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刘锦峰,Email:sanming_1978@163.com成随访观察。排除标准:(1)扁桃体Ⅱ度及以上肥大者;(2)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3)伴有急性耳、鼻、咽喉、头颈部急性炎症者,需服用抗生素者;(4)X线胸片显示有下呼吸道(支气管、肺)疾患者。(5)中途退出,未能完成全部试验者;(6)对药物反应严重,未能按治疗方案服药者;(7)患有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者等能找到其他明确病因的咳嗽患者。2.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药物主要有三大类:(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纳(顺尔宁)10mgqd,睡前,共14d;(2)抗组胺药:西替利嗪10mg或者左西替利嗪5mg,或者氯雷他定10mg,或咪唑斯汀10mgqd,睡前,共14d;(3)止咳药物,甘草片3片,tid×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自身对照。3.变态反应性咽炎的诊断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以及以往文献报道[2-4],对变应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做以下归纳:(1)主要症状:咽喉发痒,刺激性干咳;(2)主要体征:咽部黏膜色淡;表面洒水样、湿润;咽后壁淋巴滤泡轻度增生,咽侧索增粗,舌体侧缘牙齿压痕;(3)实验室检查: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at,SPT)(++)或特异性IgE(+)。对于满足以上(1)+(3)或者(1)+(2)+(3)者诊断可以确立。如果只有(1)+(2)者考虑为疑似诊断。4.病史采集、随访及临床疗效评价:病史采集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