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与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宣传材料一、肠道传染病及其传播特点1、肠道传染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病种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传染病。2、传播特征:(1)传染源为病人和病原携带者。(2)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3)人群都容易感染。3、预防策略:因为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是类似的,因此,预防的措施基本一致。(1)喝开水: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卫生安全水,一定要喝开水,防止因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自然灾害时,可饮用安全的瓶装或桶装矿泉水等。(2)吃熟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后再吃。吃剩余的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旅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在“三无”(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体检证明)的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家里的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3)勤洗手:自觉讲究个人卫生,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都要洗手,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抗病的免疫力。(一)霍乱:又称二号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列第2位)。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以引起流行、暴发和大流行。霍乱一般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而传播的。●主要症状: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也有些轻型患者仅又轻度腹泻。●霍乱预防要点:1、搞好家庭、个人和饮食(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剩菜剩饭要热透再吃;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或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2、煮透海鲜食物(河海鱼类、虾蟹、贝壳类等);3、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垃圾和粪便的管理;4、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5、腹泻患者要到肠道门诊及时就诊。(二)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蟑螂而传染,潜伏期为1-3天。●主要症状: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和感染性休克症状,以严重毒血症、休克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呈常年散发,夏秋季多见,是我国的多发传染病之一。●预防要点:1、管理传染源,对腹泻病人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2、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食具要消毒,粪便及排泄物应深埋或加漂白粉消毒,防止粪便流失污染水源、食品等;消灭苍蝇;3、注意个人为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等良好卫生习惯;4、坚持体育锻炼,增加抗病能力。(三)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源为发病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包括无症状者以及病愈后症状消失,但未经彻底治疗,体内仍有病菌存在的人,这些人由于没有临床症状而被忽视治疗,还可以继续排菌,从而污染食物和水,造成传播。大多数病人愈后排菌逐渐减少至消除,但有少部分病人可持续3个月以上,个别甚至终生排菌。因此对伤寒、副伤寒病人的治疗应强调彻底。●主要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预防要点1.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隔离并治疗患者和带菌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