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材第十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及其特征总需求[AggregateDemand]——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AD=C+I+G+(X-M)总需求函数[AggregateDemandFunction]——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几个效应利率效应:——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投资和产出反向变动的情况。P货币交易需求(实际M)rI总支出E总收入y;P货币交易需求(实际M)rI总支出E总收入y.实际余额效应[RealBalanceEffect]——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货币余额真实价值的变动,人们消费水平相应变动,对总需求带来的影响。又称实际资产效应。P货币的实际价值余额CAD;P货币的实际价值余额CAD。国际替代效应[InternationalSubstitutionEffect]——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国内物品与国外物品之间的替代效应,对总需求带来的影响。又称净出口效应。本国P外国相对P以国外物品替代国内物品M本国AD;本国P外国相对P以国内物品替代国外物品M本国AD。税负效应P名义收入纳税档次税负DPIC本国AD;二、总需求曲线AD的推导:数学推导S=-1000+0.5YI=2500-240rI=S3500=0.5Y+240rM/P=1000/PL=0.5Y-260rM/P=L1000/P=0.5Y-260r0.5Y+240r=35000.5Y-260r=1000/PY=3640+960/P几何图形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求曲线:PADD2YY20D1Y1P1P2rLM1(P1)ISE2YY20LM2(P2)E1Y1r1r2教材P585图17-1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社会总需求量的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多,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影响。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PAD1YY10Y0P0AD0E1E0rLMIS0E1YY10IS1E0Y0r0r1教材P586图17-2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rLM0ISE1YY10LM1E0Y0r0r1PAD1YY10Y0P0AD0E1E0与教材P585图17-1有什么区别?结论: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货币政策均使AD右移。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函数与总生产函数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总供给函数[AggregateSupplyCurve]——表示社会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生产函数或总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生产函数,表示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的关系。Y=f(N,K)Y—总产出;N—社会就业量;K—社会资本存量。假定K在短期内为定量(常数):Y=f(N,K0)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短期总生产函数含义:产出Y取决于N。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YY=f(N,K0)N0N0Y0教材P583图17-3关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N、K、A均可变化Y=f(N,K)具体在21章讨论。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例劳动的需求货币工资W[MoneyWage]实际工资W/P[RealWage]劳动的需求——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例:实际工资==750元840元1.12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Yf(N,K0)N0Y0利润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WN教材P589图17-4劳动需求曲线:Nd=Nd(W/P)WPN0N0N1NdWP0WP1教材P589图17-5劳动供给曲线:NS=NS(W/P)劳动的供给——表示劳动的供给量与实际工资率之间的关系。N0N0N1WPWP1WP0Ns教材P590图17-7劳动市场的均衡:N0N0N2WPWP1WP0NsNdN1教材P590图17-7结论:1、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Nd(W/P)=NS(W/P)2、决定了均衡工资、均衡就业量。3、均衡时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第三节、总供给曲线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