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充分挖掘本地乡土历史资料,将“青岛的总督府、教堂”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通过由学生主讲、编“顺口溜”、表演“山东快书”、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教学准备〗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搜集有关青岛德占时期的资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根据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但兴趣不稳定、逻辑思维日趋发展,又需借助感性材料支持等特点,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讨论交流、编演山东快书、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板书设计〗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借口义和团运动↓过程廊坊、杨村阻击战↓围攻外国使馆、教堂暴行↓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略)师:是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耻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这种耻辱的历史在延续,而中国人民的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课件展示:图表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历次抗争的史料图片。(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并配以音乐,烘托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师: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课件展示:《时局图》。教师设计问题:看到这幅地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归纳综合表达出来(列强的瓜分蚕食、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落后就会挨打等),锻炼学生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形势。师: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次遭到损害。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导学提纲(板书内容),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有目标)师: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屡次侵略中国,这必然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这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在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取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有关义和团的知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完成归纳新知识,形成“学习的共同体”)。课件展示:义和团兴起的地图,指出兴起的地区――山东、直隶。展示顺口溜: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