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网格化指导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建立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经研究,决定在市东塔镇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现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民、惠民、富民、便民为宗旨,围绕“强化基础、关注民生,促进工作、理顺关系,锻炼干部、提升素质”的总要求,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镇村并举,条块联动,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努力通过这一工作模式,把工作定位在现有管理服务触角的延伸、力量的整合和对村级调解组织职能职责的补充上,理情绪、理体制、理思路,优化“大调解”服务机制,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二、工作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以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网格化管理”。力争达到三项总体要求:(1)社会管理服务触角有效延伸。在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家庭,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面有效覆盖。(2)社会管理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以统筹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使基层问题依靠各级力量和各种资源协同解决,实现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不断优化社会管理和人民调解资源配置。(3)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托管理网格和服务团队,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平台,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第1页共7页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实现“五项”工作目标:(1)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队(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网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新机制。(2)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收集和上报,获取不稳定因素的能力有效增强,不发生因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造成事态扩大。(3)管理服务更加到位。构建以律师、公证、乡镇(街道)、村(居)、队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推行包网负责、责任到格的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与网格内群众之间形成便民式的“绿色通道”。(4)矛盾化解更加有力。市、乡镇(街道)、村(居)队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市终结。(5)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服务团队,干部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三、主要任务1、网格化管理。以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管理为原则,本着有利于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延伸,有利于理顺管理运作机制,调整完善现有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格局。(1)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一般以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行政村分布、人口数量、产业特点、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情况,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一般以500-1000户农户为一网格。东塔镇试点共划分为4个网格。(2)创新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结合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扩大覆盖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逐步建立以村调委会为核心,产业链、第2页共7页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调解组织为依托、区域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基层调解组织体系。(3)合理确定调解员联户规模。根据网格划分和调解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完善调解员联系群众制度。各行政村每名调解员一般联系100-200户群众,每名调解信息员联系50-100户群众。2、组团式服务。根据司法行政系统资源的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网格内的产业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