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一年级语文《大熊猫》教案1.小学一年级语文《大熊猫》教案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喜爱大熊猫的心理特点,鼓舞他们自学,培育其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教学目标:1、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3、教育学生爱护大熊猫。教学用具:课文挂图录像教学方法:角色表演沟通讨论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初步认识大熊猫。1、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录像片。2、指名说说看见了什么?让所有的学生都大胆发言。二、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大熊猫。1、老师领读课文。2、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3、指名个别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讲读课文,深化了解大熊猫。1、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看挂图学习大熊猫的样子。老师让学生说出挂图上有什么?再根据学生说的,老师再指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2、利用角色表演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1)师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老师让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一只大熊猫,老师边读课文边让学生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脑袋呼呼地睡大觉睁开眼睛睡醒了摆动着走来走去)(3)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3、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老师问:大熊猫最喜爱吃什么?学生齐回答。再指图让学生看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四、课堂检测。1、老师出示问题:大熊猫是什么样子?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大熊猫爱吃什么?学生自读问题思考题意。2、指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3、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沟通、讨论,老师指导。4、指导学生自己写出答句,老师个别讲析。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小学一年级语文《大熊猫》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学习笔画“竖弯”。培育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3、收集熊猫的图片资料,能根据课文内容为大熊猫涂色。教学重难点:15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教具准备:课件、熊猫头饰教学过程:一、课件为媒,诱发兴趣。1、欣赏课件《动物掠影》。老师边配合熊猫的特写镜头,边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作为解说。(运用视听的效果,感受各种珍奇动物的可爱猴子的顽皮,狗熊的笨重,狮子的威武,猎豹的凶狠,熊猫的憨态可掬。)2、用简短的几句话说说你最喜爱什么动物,喜爱它的什么。(沟通观后感,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借以导入新课。)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是怎么知道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沟通并展示材料、图片。)二、以读为主,紧咬重点。1、读一读,划一划,小组探究识字。·你能自己读课文吗?(学生明确目标导向,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这些生字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记住它?(回忆识字方法,小组讨论并总结出:仔细听读、看生字表、看查字表问同学老师、大胆猜一猜等方法)·你能当小老师教教这些生字吗?(以能者为师,换个方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2、读一读,画一画,变画面为语言。在认读生字,扫除字词障碍后,先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画出大熊猫的形体。(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改成“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所画的熊猫,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它的样子。(再通过“画面”体味语言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谁同意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激发学生表现欲,引导学会自评、互评。)3、读一读,演一演,摹动作促体验引读—比较。大熊猫真可爱,它小的时候与长大以后可不大一样,请你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就知道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细读—感悟。学生反复细读,悟出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长大以后就变得懒洋洋了。老师相机点拨:这两部分的句子的读法肯定不同,要怎样读呢?用比较欢快的语调表现大熊猫小时候的活泼,用比较缓慢的语调刻画长大以后的大熊猫懒散、憨态十足的形象。表演读—促体验。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一下熊猫?(学生戴上头饰融入表情、动作、声音,制造性地表现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熊猫生活特点、食物特点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