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赞扬。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八岁。【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3、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6、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四、指导写字。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引入形式:开火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2、学习第2、3自然段。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5、指名读。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7、吟诵诗句。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9、齐读第2、3自然段。10、分角色朗读。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四、质疑五、小结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我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慧、有才华。在教学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充分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重视阅读能力的培育,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仔细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我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一年级语文《咏华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