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浅谈农村电网线损VIP免费

2024年浅谈农村电网线损_第1页
1/7
2024年浅谈农村电网线损_第2页
2/7
浅谈农村电网线损浅析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既反映了供电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又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历来是供电企业探讨的热点问题,电网的线损由技术线损和理路线损构成,所以要降低线损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本文阐述了农村电网线损的主要原因,从组织、管理、技术、奖惩等措施上降低线损。【关键词】线损,农村电网,经济运行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综合经济技术指标,涉及到电力规划、设计、基建、更新改造、运行维护、检修、计量、管理等众多方面。影响线损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既反映了供电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又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农网改造后,农村网架结构的设计趋于合理,电网布局、公用变的配置、线路供电半径及导线截面选择都得到很大改善,从技术上有效地降低了线损。但有些方面仍不尽完善,线损反复升降。一、农村电网线损高的主要原因。1、农村电网三相负荷分配不均,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造成损耗增大。2、低压线路无功补偿不足,造成功率因数普遍较低。3、设计上未能合理选择配变压器,负荷增长慢,配电变压器容量过大,还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造成线路轻载或空载,损耗高。4、高能耗配电变压器还有相当数量没有更换或改造,至今仍在电网中运行。5、改造工艺质量欠佳,造成电线接头、搭头电阻过大,增加发热损耗。6、没有把好产品质量关,使用劣质产品,绝缘性能差容易穿弧漏电。7、运行维护不力,造成绝缘子积尘严重,雾雨天产生泄漏第1页共7页电流,线路通道不畅,树障清除不彻底,以致造成导线碰树漏电。8、农户电能表计量不准或损坏。9、制定的线损指标缺乏科学性。10、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计算口径不一致或由于理论诸的误差等引起损失。11、线损考核办法、制度落实不够,线损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办法缺乏激励政策,农电工工作积极性不高。12、供电所、电工组线损分析不细致、不具体、缺乏针对性。13、管理不到位,存在窃电、违约用电现象。14、企业向附近农村转供电情况较为普遍,这些农户基本上不向企业交纳电费。对企业实施转供电改造后,由县供电局供电,由于不交电费或少交电费的习惯使然,许多农户仍然肆无忌惮地偷电,供电所人员上门催交电费、查处偷电时遭受辱骂和殴打事件时有发生。15、无表计量的挂钩搭火现象特别严重,造成的电量损失无疑又计入了低压线损之中。16、个别农电工责任心不强,私自改变抄表日期,未与供电所同步抄表。17、农电工素质有待提高,“关系电”、“人情电”、“权力电”现象仍在部分农电工身上发生。。二、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四大措施(1)组织措施1.1、供电局成立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1.2、供电局主管部门制定合理的线损指标,下达到供电所、电工组,指标分解到线路、到台区、到个人。局每月召开经济分析会,考核供电所线损完成情况,供电所成立线损工作小组,建立所长、职工、农电工三级线损管理网,各负其责。所长负责全所,职工包电工组,农电工包村,层层分解,形成承包体系。1.3、职工、农电工分别与供电所签订责任书,实行分电工第2页共7页组、分配电变压器台区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真正做到职责到位、压力到位、奖惩到位。(2)管理措施2.1、重视线损分析工作。供电局职能部门根据全县线损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提出线损管理的指导意见。供电所、电工组每月认真开展线损分析,对线损高的台区或线路要重点研究、分析,找出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付诸实施,使线损工作达到可控、在控。2.2、坚持线损分析制度。定期对各台区的实际线损率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线损高时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迅速整改;线损低时要总结经验,巩固并推广经验。2.3、加强营业管理,实行同步抄表,杜绝农电工估抄、漏抄、错抄现象,抄表到位,不得随意更改抄表时间。强化用电检查岗位责任制,减少计量误接线等责任差错。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白天或夜间相结合的用电检查活动。2.4、严格供电企业自用电管理。供电企业用电要纳入考核范围,设备大修、基建、办公、三产等都要由当地供电单位装表收费。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浅谈农村电网线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