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年级嫦娥最新知识点三年级嫦娥教案一、教材1、教材简析《嫦娥》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中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对《嫦娥》的多义我不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会认4个生字,并会写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三、教学重、难点: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神话传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教法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他们的创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纳的教学方法为: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课文朗读乐曲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进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反复诵读古时中积极感悟。五、学法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学生学习。六、教学程序(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读课文来理解她的心情。)(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1、让学生打开课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2、听课文朗读,学生也来读。3、知诗人:老师简介诗人的情况。4、学习4个生字。5、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三)再读,读准节奏。采纳指名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1)齐读。(2)理解字、词意思:云母屏风、深、长河、渐落晓星、沉。(3)从字、词理解课文。(4)从诗句中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5)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6)再读,老师提醒: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到。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1)齐读。(2)男女分开读。(3)理解字、词意思:应悔、碧海、青天、夜夜心。(4)从字、词理解课文。(5)从诗句中理解嫦娥的内心感受。(6)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7)让学生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师范读)(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7)寻找读诗高手。谁同意来读一读。(六)课外延伸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七)总结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漂亮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漂亮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三年级嫦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