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及其安全性毋庸置疑。最新临床研究表明,上述临床疗效可推广至更多的再狭窄高危患者,特别是小血管、长病变及糖尿病等高危患者收益最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临床应用飞速攀升,大有取代$%#之势,学术界也展开了!"#是否可以完全取代$%#的热烈讨论。(&)首先应理智地看待!"#领域的研究。由于’()*"+与,-./#支架的突出临床疗效,各大公司投入巨资开发!"#。但事实证明,并非所有!"#均有效。迄今,至少有有0项临床试验因其疗效差强人意或副作用而被提前中止。(1)即便对于’()*"+与,-./#支架,目前尚无循证医学结果证实!"#对左主干病变、血栓病变(急性心肌梗死)、钙化病变、内乳动脉或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直径!02344的大血管病、$%#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或放射治疗)’5术后再狭窄失败的目标血管等具有显著优于$%#的临床疗效。为回答上述问题,已有相关大规模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之中。(0)对于争议较大的分叉病变,通常主支病变的疗效是显著和肯定的,但分支病变疗效未见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主要与分叉病变的技术有关。传统的“,#6786”技术是分支开口的处理存在较大欠缺,是造成分支开口易发生再狭窄的重要原因。’9:94;9教授在1<<0年美国,’,会议首次报告了应用新颖的“=>?@A”技术与!"#处理分叉病变,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分叉病变技术处理分支开口的缺陷,即刻效果满意,但“=>?@A”技术操作较复杂,尤其是“BC@@C8D#6786”技术后“BC@@C8D$E::998”技术难度与成本明显增加,其远期效果也待较长期的随访证实。(F)已有!"#迟发血栓的报道。该临床不良事件是否与!"#对)’5血管损伤炎症反应及内皮修复的抑制有关尚待确认。但G"H#5+/#与,-./#I5的研究都表明!"#术后急性、亚急性或迟发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比较无显著差异。目前国外推荐,!"#植入术后应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建议合用至少J个月、最好&年。最后,尽管循证医学和治疗经济学研究表明,!"#的应用可显著减少目标血管重新血运重建术(,K+)的比率,意味显著减少患者长期医疗费用。但不可否认,高昂的价格因素仍是限制!"#广泛推广的首要原因,尤其当多个!"#需植入时,其费用将超过外科搭桥术(’-$L)的费用。因此,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和国家医疗费用的压力仍是近期突出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巴西的一项研究表明:为避免一个血管再狭窄而增加的总费用M效益比率是N3OOP,因此合理选择!"#的适应证是必要的。目前的共识是:对于)’5术后再狭窄的高危病变,如小血管、长病变、糖尿病等首选!"#,而对于尚未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显著的额外临床益处的病变,$%#仍是选择之一,尤其是新材料的$%#,如钴铬、钴镍合金$%#。随着!"#价格的降低,尤其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冠心病患者享受到这项先进技术带来的临床益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介入治疗新进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心血管病研究所(南宁30<<1&)曾知恒曹莉黄凯作者简介:曾知恒,男,汉族,&J3&年出生,广西贵港人。心脏病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广西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编委。擅长先天性心血管介入治疗、人工起搏器安置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销蚀术、),’-及支架植入术。现主持广西区科技厅、卫生厅等科研课题0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0<余篇。风湿性心脏病(>A7?4E6C=A7E>6QC@7E@7)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中所致的瓣膜损害,主要累及F<岁以下人群,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风湿性心脏病病人中约13R为单纯的二尖瓣狭窄,FSR则为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其中女性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的1/0。&二尖瓣狭窄之病理生病简介正常人二尖瓣的瓣口面积为S=41左右,如果小于1=41可引起症状。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为瓣口面积缩小,左心房的血液流出受阻,引起左心房JFP&广西医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