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课题研究是学校科研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为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学区根据学区教研室安排,成立了以各个学校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教学校长为组长的课题攻关组,各学校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确立教研课题,从课题命题的形成、制定总体的实施方案、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档案资料的管理、成果评价等多方面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我们具体抓好“四会一课二结合”,“四会”是立项研讨会、开题论证会、中期交流会、结题总结会;“一课”是课题研究会,“二结合”是定期汇报和适时检查相结合,科研和教研相结合,如:中期交流会,由课题组长主持,学校业务领导和教科研室成员列席,各课题组对一段时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小结,检查课题研究有没有偏离方向,进度是否与计划相符,各种资料是否齐全,人员经费是否落实等,并提出后阶段工作的设想及要求等。除以上“促”、“推”、“逼”的硬性管理机制外,也实施了一些更为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方法。①领导和骨干领路。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对教师产生积极影响。②设立科研特区:为老师提供信息,帮助排除干扰,外派学习培训,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等。③创设展示舞台,如表彰课题研究积极分子,宣传、推广科研成果等。为克服单纯的为科研而科研的倾向,我们努力使教研活动与教科研活动相统一,教研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研,相得益彰。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统一。在教研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形成教育理论,探究教育规律,上升到教育科研。争取做到80%教师会上网,60%以上教师能自制课件、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教研与科研的很好结合,实现了教育科研的研究目标与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目标相统一,学校的管理目标与追求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的个人追求与学校集体需要相吻合。学校课题的实施,与学校教师个人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极大推动了学校制度建设、质量文化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德育方法创新等,也增强了校际间的交往和教师间的合作。(一)教学问题积累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实施教学问题积累制度,有利于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学校规定教师要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实际,每周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个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法,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学问题悬挂”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讲座,每位教师每周进行一次解决问题的讲座。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做点燃了教师求异思维的火花,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教师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与运用。(二)用制度为教研护航学校建立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抓常规为载体,以激励评价制度改革为保证的校本教研制度,用制度为教研护航。如:集体备课:一周一研讨(每周集体研讨一次),一月一观。各学校要切实做好教研课题工作,针对学校不同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