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含生物活性成分能用于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地道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和特定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产生的药材,其品质优产量稳定疗效可靠。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所有植物的绿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6-10)花芽分化:由叶芽的生理组织转变为花芽的生理组织状态的过程。(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周期性:植物受自身的制约,环境节律的影响而产生周期性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年周期:甚植物每年都有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并呈出周期性生长发育规律。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结实、植物产品的品质)临界温度:气温低于植物所能适应的最低温度而使植物受害的温度。临界时间:临界温度或更低温度使植物受害最短的时间。春化作用:由低温诱导而促进植物开花的现象。有效0-10℃,最适1-7℃。光周期: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分支习性、地下器官的形成)临界日长:昼夜周期诱导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最短日照时数。蒸腾耗水量:植物生理需水量(蒸腾系数表示,每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土壤肥力: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分配系数:生物产量转换成经济产量的比值。生理成熟: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的能力。休眠:有生命力的种子即使吸收一定水分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条件下也不能发芽的现象。后熟:处于自然休眠的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使种子能够发芽的过程。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植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配置:种植植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复种: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2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熟制:一年为单位,表示种植季数)。休闲:复种的反义词,指耕地在可种季节不栽种。立体种植:同一块土地上多种作物以平面、时间上多层次的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茬口:植物在轮作中给予后植物影响的前茬植物及茬地的泛称。骨干枝:中心干、主枝和侧枝构成树冠的骨架。辅养枝:又称控制枝。是整形过程中留下的临时性枝1.有利于花芽分化的条件:①植物营养物质积累充足;②新梢生长老熟;③充足光照(紫外线);④适当低温;⑤适当干旱。2.生理分化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期(临界期):在此期间花芽生长点原生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内外因素有高度敏感性,是易改变代谢方向的时期。3.花芽分化的调控措施:①选择适宜的繁殖方法;②平衡生长与结果的关系③控制环境条件;④应用生长调节剂。4.种子时期的任务:①成熟期保证种子成熟;②休眠期保证种子活力;③萌发期保证种子有足够的发芽条件(温度、水分、空气)。5.根的生长特性: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趋肥性。6.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1)生长节奏交替进行;意义:由于树体内部物质调节的结果,根系年周期生长变化是与地上部分器官综合协调的结果,为确定土壤管理和土壤施肥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水平分布呈对应关系;意义:根冠发达方向,根系也比较发达。为正确确定土壤管理部位和土壤施肥部位提供科学依据。(3)生长量上呈比例关系;根/冠(R/T)实质是树体营养的互补能力、水分平衡维持能力、生理代谢互惠能力和抗旱能力的重要标志。意义:①采取“斩头去尾”剪叶切干等提高R/T,确保定植成活率;②适当修剪和合理施肥破坏R/T比例关系,刺激侧芽生长,扩大绿叶面积增大光效应。7.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1)表现①生殖生长建立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②一方生长过旺对另一方具有抑制作用;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矛盾统一性。(2)实质①实物分配中心;②形成层活动受生殖生长的抑制;③生理机能受生殖生长的调节。(3)实践意义①以花果为产品的药用植物在营养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促进生殖生长创造良好光照条件、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促花促果;②营养器官、贮藏器官或树体分泌物为产品的,要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合理进行疏花疏果、加强水肥管理多施N肥。8.顶端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抑制侧根侧芽生长,生长势和分枝角度的现象。实践意义:①树液、皮为主的药用植物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