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眼部血液供给及神经支配一、血液供给(一)眼球的血液供给:眼球的血供来自眼动脉。眼动脉自颈内动脉分出后经视神经管入眶,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图1-33,1-34)。一是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供应视网膜内数层(第二、三神经元和视神经球内部分营养)。二是睫状血管系统,供应除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外的眼球其它部分。包括色素膜、视网膜外层(第一神经元)、视神经、巩膜及角膜部分营养。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1.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在眶内从眼动脉发出,于眼球后约9-11mm处穿入视神经中央,从视盘穿出。多数情况下,首先在视盘上分出上、下两支,以后每一支再分出鼻侧、颞侧分支,即形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支,它们相互间不吻合,属终末动脉,分布于视网膜内。较大血管主要分布在神经纤维层内,分支到神经节细胞层。在内网状层和内核层则为毛细血管。内核层以外的视网膜各层为无血管区,其营养供应来自脉络膜。颞上、下支向颞侧伸展围绕黄斑向中央分出毛细血管细支,但不到中心凹处,在黄斑区中心凹约0.5mm直径范围内为无血管区。此处营养主要依靠脉络膜血管。2.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retinalvein)图1-33眼动脉及其分支图1-34眼球血管分布血管及分支走行大致和同名动脉相同,但不平行,和动脉交叉处有共青同鞘膜,分支间互相不吻合。经眼上静脉,最后汇入海绵窦。睫状血管系统:1.动脉:(1)睫状后短动脉(shortposteriorciliaryartery),在球后视神经周围,发出10~20小支穿过巩膜,在脉络膜内逐级分支,形成脉络血管网,直到毛细血管小叶,呈划区供应。除营养脉络膜外,还供应视网膜外四层、黄斑及视神经球内部(视盘)营养。睫状后短动脉在穿过巩膜之后进入脉络膜之前,在巩膜内,邻近视盘周围互相吻合形成巩膜内血管环(称Zinn环或Haller环),营养靠近球内部的视神经。在视盘的颞侧缘有时睫状后短动脉发出细支,分布到视网膜黄斑区及其附近叫睫状视网膜动脉(cilio-retinalartery)(图1-35)。它供应范围虽小但当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可使黄斑视力得以保留。图1-35睫状视网膜动脉(2)睫状后长动脉(longposteriorciliaryartery),自眼动脉分出,共两支,于视神经鼻侧和颞侧,在较睫状后短动脉离视神经稍远处,斜行穿入巩膜,经脉络膜上腔水平位置前行直达睫状体,与睫状前动脉吻合形成虹膜大环。并由此环发出分支再形成虹膜小环,少数分枝返回脉络膜前部。主要供应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前部。(3)睫状前动脉(anteriorciliaryartery),是由眼动脉四条直肌的肌动脉而来。除外直肌仅有一支外,其它三条直肌均有二支肌动脉。这七支睫状前动脉沿巩膜表面,随直肌前行,距角膜缘约3~4mm处分支如下:①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穿过巩膜进入睫状体和睫状后长动脉吻合,参与虹膜大环的组成,以营养睫状体、虹膜。②在参与形成虹膜大环之前,有少数返回支与睫状后短动脉吻合。③向巩膜表层发出回归动脉支,沿眼球、巩膜面后行与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的巩膜表层血管吻合,以营养巩膜。④向前分支围绕角膜缘形成角膜缘血管网,分深浅两层。浅层血管网分布在距角膜4mm以内的球结膜,营养前部球结膜及角膜前层。深层血管网在正常情况下看不到,当角膜、虹膜及睫状体炎症或眼压升高时,这部分血管充血即可见到,临床上称为“睫状充血”。⑤浅层角膜周围血管网的返回支(结膜前动脉)与从穹窿部来的结膜后动脉(眼睑动脉弓的分支)相吻合,供应角膜缘附近及前部球结膜。2.静脉:(1)涡静脉(vortexvein),共4~6条,收集部份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血液。在上、下直肌两侧,眼球赤道部后5~8mm处,斜向穿过巩膜、分别经眼上静脉、眼下静脉进入海绵窦。涡静脉干在进入巩膜前呈壶腹状扩大,且因有放射状及弯曲的静脉支加入,全部外观呈旋涡状故名涡状静脉(图1-36)。图1-36涡静脉1.虹膜小环2.虹膜支脉大环3.睫状前动脉4.睫状体5.脉络膜6.涡状静脉7.睫状后长动脉8.视神经9.10.睫状后短动脉11.涡状静脉12.巩膜13.睫状前动脉回归支14.睫状肌15。虹膜16.角膜17.瞳孔(2)睫状前静脉(anteriorciliaryvein),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