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精选3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⒈李白诗歌,竞赛诵读。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爱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PPT出示:17、铁杵磨针)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⑴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⑵猜一猜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⑶看一看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二、初读文本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⒊老师引领,慢慢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相同语句,不同断句。在/眉州象耳山下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三、检查自读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磨针溪眉州弃去yùzhuōhuánzúchǔǎo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⑵老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老媪老妪(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四、细读感悟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白太白)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避开重复,表达更简洁。)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⑴出示句子:白笑其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太白感其意。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⑴老师讲述。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假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