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感觉和知觉(P25-46)�第一单元感觉概述�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第四单元各种感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2第一单元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包括视、听、嗅、味和皮肤感觉(触、温、冷和痛觉)�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的刺激所引起,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3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第四单元各种感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4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5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二者成反比�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6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又叫绝对阈限。表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JND,justnoticeddiffrence)7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常数ΔI∕I=KΔ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常数,叫韦伯常数,或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S=KlgR,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常数(因感觉道而异)8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第四单元各种感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9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二、感觉后象�三、感觉对比�四、联觉10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适用),有些适应现象则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敏感化)�视觉明暗适用�暗适应——视紫红质合成�明适应——视紫红质分解11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二、感觉后象�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同。�灯灭以后留下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负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灯灭后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12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三、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等。13第三单元感觉现象�四、联觉�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看到红颜色我们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娱乐场所为了烘托热烈的气氛,其装饰多采用红、橙、黄等暖色调;教室、病房需要安静,其装饰常采用蓝、绿等冷色调。14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感觉现象�第四单元各种感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15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二、听觉�三、嗅觉和味觉�四、皮肤感觉�五、平衡觉�六、运动觉�七、内脏感觉�八、痛觉16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二)视觉器官�(三)颜色视觉17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18第四单元各种感觉P26-32�一、视觉�(二)视觉器官�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细节颜色感知)�杆体细胞——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