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劳动力供求发生严重倾斜,就业结构性变动成为当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建立具有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帮助失业者高效再就业功能的失业保险制度愈发重要。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成立时间较短,制度尚不完善,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保障功能而忽视其就业功能。为保证失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就业促进的视角下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找到失业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现状1.覆盖范围扩大,参保人数上升。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动而逐步扩大。制度建立初期主要实行于国企事业单位,而后为适应经济形式、政策环境的变化,扩大至各私企、民营企业,近年来有少数地区尝试将农民工也纳入保障范围。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参保人数从年开始逐步稳定上1994升,数据显示年参保人数为19947967.820XX万人,至年参保人数增至18784.2450.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农民工参保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农民工参与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150人,至20XX4659万年增长至万人,平均增长率为。以上数据19.8%表明我国失业保险覆盖面正在逐步扩大。2.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但参保人数增速小于基金收入扩大速度,这说明我国失业保险征缴力度在加强。失业保险金支出也在逐年增加,但支出增加的幅度不及收入增度,这说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可能存在缴费基数过高或者保障力度不足等现象。3.侧重保障功能,促进就业功能发挥不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基金支出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领取失业金随之增加,失业保险待遇在逐步上升。但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就业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世纪末,德国就业促进项目支出占第1页共4页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的比例就己达到54%,20XX而我国在年,用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仅占总支出的7.2%,这说明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还有待提升。二、制约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1.保障范围狭窄。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但制度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年底我一方面,20XX国就业人口为万人,失业保险参77640保人员为失业保险覆18744万人,全国盖率为,而国际劳动组织规定24.2%失业保险最低应覆盖的就业人50%口,由此可见我国失业保险规模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对象以城镇职工为主,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部分地区尝试将农民工和高校应届毕业生纳入保障范畴,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实施,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员工、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等高失业风险群体尚未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这违背了失业保险制度的普遍性特征,客观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发挥促进就业功能。2.给付机制不合理。首先,我国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不合理。参保人员缴费时以其工资收入为缴费基准,但成为失业者后其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水平与其缴费工资无关,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一般设置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失公平。有国内学者研究得出,我国的失业保险的支付标准仅达到平均工资的34.9%(均值),东部发达的省市平均工资的替代率很多达不到,而在发达25%国家的失业保险金月标准一般为本人失业前工资的,发展50%~60%中国家一般在失业前本人工资的40%~50%。失业保险金过低无法满足失业者基本生活需要,同样抑制了劳动者的参保热情。其次,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过长,发放方式不合理。我国的失业保险金发放特点是“低效益,长时效”,发放期限为个月,24发放方式采用按月等额模式,失业者容易因为过长的给付期限和稳定的失业保险金收入趋于安逸和满足,对失业保险金形成依赖,在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中不主动寻求工作。3.再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我国失业保险就业培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业培训机构因资金第2页共4页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无力针对失业者个人特点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单一、培训项目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