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摘要。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目前,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弊端和问题。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本文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科学安全管理及人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信息资源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XX)05(c)-0234-01信息技术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给21世纪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带来的大影响从而受到的充分重视,档案界已经有前辈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开始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然而,在目前的中国档案界,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空白缺失和混乱现象,有待档案和档案学者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毫无疑问,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作为“信息资源之源”的档案信息在信息社会中得到的进一步关注,储存和提供信息为目的的档案将被重新定位,档案工作成为社会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基础,档案事业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档案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怎么利用新技术,怎么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怎样继续走好档案管理信息化之路。1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有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目前国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与规划下,在进行档案管理活动时,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处置和提供使用服务。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高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第1页共4页程。”因此,从本质上说,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2.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有效供给不足,档案信息资源采集和加工重复劳动很多,数字内容质量尚待提高。目前,我国档案开放的比例还比较低,据统计20XX年全国各级综合性档案馆开放档案总计4521万卷,只占馆藏档案总数的22.7%左右。前面我们提过我国已建设了3000多个数据库,虽然一些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目前这些数据库中大部分都还是“死库”;现有数据库近1200种,占世界总数的10%,而容量仅为1%;其中可用的300多个大型数据库中,对外服务的仅占5%,庞大的信息资源并没有发挥用武之地。2.2档案信息内容安全还未引起普遍关注档案信息不同于其他的信息资源,档案中包含很多带密级的文件,所以要注意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但各级部门的档案工作者在信息化建设中却常忽略这个问题,造成了档案信息安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档案部门一般考虑安全时只考虑外网和内外网间安全,很少考虑内网上应用系统的安全;档案信息共享会增大系统安全的风险;对上网档案信息的内容没有进行严格把关。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3.1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档案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没有可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效率均无从谈起。档案的优势是信息,它的生命力是规模的信息。只有信息变成规模,才会有丰富的内容以及有一个庞大的观众和设计满足各种需求的服务。不然即使有一个好思路,新颖的创意,也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目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中力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上,尽快使档案信息内容形成规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资源的管理作为支撑”。所谓“信第2页共4页息资源管理的支持”,不过是只看重局部的应用或与网络为核心的理念,把到各部门信息资源在背景在进行统一管理。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全面构建档案目录中心,将各事业单位相对分散的信息集进行整合优化。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