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00万人。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有关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康人格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来。(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的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背景,成为木桶理论中最短的一块板,尤其要受到重视和关爱。(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儿童的可塑性为这一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村(比如我校地处城北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1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我乡及周边乡镇的“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山区小学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全校的留守儿童四、课题研究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五、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4、对策研究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2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尤其是心理现状。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4)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六、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作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2、实验研究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