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四川藏区是中国五大藏族聚居区(康、青、卫、藏、阿里)之一,康区即四川藏区,是我国五大藏区的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同时,康巴藏族也是整个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治藏必先安康的说法,说明了康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四川藏区作为集民族地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生态敏感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是国家和XX省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黄河与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社会稳定的主战场。因此,在新常态下,必须有效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并助力区域脱贫奔康。1四川藏区农业的发展现状XX省藏族聚居区指XX省境内的藏族人口聚居区,位于川、藏、青、甘、滇五省结合部,地处东经97deg;26prime;~104deg;27prime;,北纬27deg;57prime;~34deg;21prime;,面积24.97万km2,占XX省总面积的51.49%,居住此处的藏族人口数量仅次于西藏。行政区划包括:XX市(以下简称甘孜州)18个县,XX市(以下简称阿坝州)13个县和XX市的XX县区(以下简称木里县),共计32个县级行政区域,519个乡镇(其中,建制镇61个)[1]。1.1阿坝州农业现状阿坝州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深入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生态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迅猛,生产基地加速向高半山区、高寒牧区延伸,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效益显著提升[2]。20XX年,阿坝州农业增加值11.56亿元、林业增加值27.05亿元、牧业增加值22.95亿元。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7.98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7万hm2,总产量达16.48万t;蔬菜播种面积1.79万hm2,总产量达63.21万t。特色产业基地扩面提质,新增农(林)业基地面积3467hm2,特色水果产量15.34万t,其中,苹果产量6.76万t。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全年出栏生猪38.86万头,年末存栏33.71万头;出栏牛38.10万头,年末存栏175.64万第1页共7页头。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发展家庭农(牧)场51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以上专业合作社7家。建成了一批省级地理标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三品一标25个、名优商标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省前列[3]。1.2甘孜州农业现状甘孜州依托特色优势资源,以酒、肉、茶、菌、果、蔬、水、药八类产品为龙头,在建基地、育企业、出产品、跑市场、创品牌上下足功夫,有力地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4]。20XX年,甘孜州农业增加值达到20.10亿元、林业增加值2.38亿元、牧业增加值27.39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42万hm2,其中,粮食、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分别达到7.13万hm2、6675hm2,粮食总产量达到24.22万t,蔬菜(含食用菌)产量达到20.93万t。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667hm2、特色林业产业基地22667hm2,水果产量达14089t,其中,苹果产量7842t,核桃产量3941t。全年出栏生猪21.66万头,年末存栏28.68万头;出栏牛46.00万头,年末存栏235.47万头;出栏羊26.47万只,年末存栏104.50万只;出栏家禽17.63万羽。扶持龙头企业67家,新增新型经营主体4740个。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获得地理标志商标4件[3]。1.3木里县农业现状木里县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大力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5]。20XX年,木里县农业增加值23053万元、林业增加值3526万元、牧业增加值23640万元、渔业增加值506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891hm2,产量49771t;蔬菜(含食用菌)产量40063t;水果产量8000t,其中,苹果产量4723t。木里皱皮柑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产品;康坞4号、康坞2号核桃分别荣获大凉山优质核桃金奖和银奖,木里县荣获XX省核桃之乡称号,核桃产量3071t。木里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省(州)畜牧业重点县建设,鼓励发展一批畜禽规模养殖户。20XX年,出栏生猪11.36万头,年末存栏15.44万头;出栏牛2.15万头,年末存栏11.61万头;出栏第2页共7页羊8.82万只,年末存栏21.09万只[3]。2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交通条件差,制约农业生产及产品销售四川藏区尽管位邻云南、西藏、青海等省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