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创新研究【摘要】: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难以了解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真实经营情况,导致在开展小微金融服务时面临着各种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的考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利用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各家商业银行加快了小微金融的转型步伐,不断完善小微金融业务服务和产品体系。本文结合小微企业特点和大数据技术,从小微金融产品创新的环境以及现状分析,提出大数据技术下小微金融的转型提升策略。【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小微企业一、相关理论概述(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小微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主要构成之一,在我国社会经济组织中处于一个最基层的地位,对其拥有最微小、最广泛等特点,对经济增长、人员就业、以及税收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贡献。依据2014年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不同的行业对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总体而言,区分小微企业的标准可以从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量两个维度进行分类。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了部分行业的小微企业界定标准。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变化发生调整。因此,本文研究对于小微企业的定义以上标准为准。同时,从税收角度也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认定,其中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区别,即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和税收指标。其中,资产总额中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的,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的则可界定为小微企业,从从业人员的数量定义,即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则可定位小微企业,从税收指标的角度来评价,年度应纳税收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则可称为30万元。国际上对小微企业也做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员工数量、销售总额和资产等指标进行划分。按照银监会及四部委(国家经贸委、发改委、财政部、统计局)关于中小企业分类标准的规定,借鉴国内外银行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企业资产规模、年销售收入、授信额度作为本文划分小微型企业的基本标准,具体为: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单户授信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二)小微金融创新的基本内涵1.小微金融的内涵小微金融(Microfinance)又称微型金融,在国内习惯称为小额贷款。其本质是向被传统信贷排斥在外的中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一般贷款额度比较小,没有传统的抵押品,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成功的扶贫方式(Greiner和Wang,2009)和帮助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1976年,Yunus教授提出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格莱珉银行)的构想,这是小微金融的起源。近十年来,小微金融在我国发展快速,其服务对象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小微企业,本文主要研究的民生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借款对象是中小微企业。但是,部分措施可以借鉴,指导开展个人小微金融业务。2.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进行小微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二是由于经济放缓,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困难;二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客户结构要下沉,有力于商业银行转型;四是由于社会各界对小微企业发展高度重视,所以除了最近已经推出来的一些有利于小微金融发展的政策以外,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可能会有一些利好政策推出来;五是规范发展和防范风险将成为小微金融发展中突出的严峻任务:六是商业银行参与小微金融由于在利率市场化中提高溢价能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其中,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任何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应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基石,信用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二、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发展现状(一)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的政策环境1.利率市场化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已经成为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尤为显著。2012年6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从基准利率的0.9倍降低至0.7倍,2013年,利率市场化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