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发挥村纪检委员作用的调查思考本次农村“两委”换届,明确要求各村党组织要配备纪检委员。目前,XX县区6个城郊街道99个行政村的纪检委员均已配备到位。但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其作用发挥距离设立该职的预期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探索解决之策以更好的发挥村纪检委员的作用已然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一、影响村纪检委员职能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一)纪检委员自身存在短板。有的村纪检委员工作主动性不高,存在畏难情绪,担心监督村干部妨碍团结、监督党员怕伤和气,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得罪人,当“老好人”;有的尽责能力不强,由于以前很少参加纪检业务学习和培训,对需监督哪些工作,怎样监督,怎样协调相关关系等感觉无从下手;有的难于集中精力工作。受委员人数限制,专职村纪检委员比例占不到1/4,身兼多职就很难抽出精力从事执纪监督工作。另外从配置人员的基本情况分析,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4人,高中、中专53人,大专以上22人;40岁以下14人,41至50岁43人,51岁以上42人,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问题显而易见。(二)工作环境氛围不浓厚。一是纪检委员职责任务不够清晰。纪检委员们普遍反映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不深,对参与监督的途径掌握不准。二是村“两委”对监督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有的“两委”负责人担心原来有村监委,现在又强化村纪检委员的职能作用,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们的关系,容易掣肘正常工作的开展;还有个别村书记私下抱怨越监督就是对自己越不信任,有损“一把手”威信。三是党员群众持观望怀疑态度,对纪检委员的工作职能和作用不了解,认为只是在村干部中多了个职位名额,设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三)履职尽责机制缺乏保障。一是职能发挥机制不健全。部分纪委委员反映行使监督权缺少有力抓手,如遇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没有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财务开支不规范、“三务”公开不到位等情况时缺乏有效纠正的手段,若强硬阻第1页共3页止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二是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在纪检委员自身主动性发挥、上级组织调动发挥、村“两委”支持发挥等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完善。三是考评激励机制不到位。目前对村纪检委员履职尽责情况还缺乏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如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效实现监督需要进一步谋划思考。二、对策建议(一)推动街道落实“两个责任”。一方面,督导街道党工委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将强化村纪检委员的职能作用作为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一系列保障村纪检委员履行职责的制度机制;认真解决村纪检委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调理顺各方面关系,为纪检委员站台撑腰,保证纪检委员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求街道纪工委为村纪检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对其的指导和监督管理,重视其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问题,及时拿出改进措施或处理意见;同时针对作用发挥不平衡、工作主动性差、业务能力低等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二)夯实村级纪检委员工作基础。一是明确村纪检委员选配条件。探索在年龄、学历、任职经历、群众认可度等方面设立选配标准,真正将年富力强、作风正派、群众信任的干部推选到纪检委员岗位,同时明确村党支部职数4职以上的要配备专职纪检委员,鼓励不是村委会成员的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二是加大对村纪检委员的教育培训。建议换届后举办村纪检委员任职培训班,街道每年组织专项培训班,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观摩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提高村纪检委员的影响力。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采取专题会议、廉政谈话等方式,强调纪检委员重要意义及作用,要求重视和支持纪检委员工作。同时,积极宣讲扩大其在群众中的影响。(三)明确村纪检委员职责定位。建议明确纪检委员主要从事六项监督、发挥“三员”作用,即:监督村“两委”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情况,监督本村党员特别是“两委”班子成员遵守党纪条规情况,监督村级重要决策、重要事项、重大项目等执行民主决策情况,监督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三务”第2页共3页公开工作实施情况,监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