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实力,那么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我要的是葫芦》是新课标试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第1页共75页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终葫芦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好玩,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简单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也能发觉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绽开探讨: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宠爱葫芦?第2页共75页2、那个人这么宠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事实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视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宠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宠爱葫芦,最终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第3页共75页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当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望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惊奇:“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探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相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第4页共75页《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2章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育孩子阅读文章的爱好,引导孩子品尝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意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给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加,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第5页共75页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需是学生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索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第6页共75页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实力。《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3《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支配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有的学生汇报:“邻”字读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读成了前鼻音,同伴教会了我“哇”字怎么组词。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我也就知道这些生第7页共75页字是他们难以驾驭的生字了。我再把这几个生字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