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庄子选译》有感 VIP免费

读《庄子选译》有感 _第1页
1/3
读《庄子选译》有感 _第2页
2/3
读《庄子选译》有感 _第3页
3/3
读《庄子选译》有感读《庄子·秋水》有感2010080142娄晓亮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我读了庄子这篇文章之后,深刻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章开篇即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给人感觉像是站在东海的河口下方,看着千万里的江河汇聚到了一处,然后倾盆而下。飞湍击石扬起的水汽便蒙然了眼睛。然而在河伯欣然自喜的时候,他看见了海神。就像是攀登高峰的人,在翻越了他眼里的最高峰后,俯视脚下蝼蚁般的城镇车流后,回头却看见另一座高峰直插云霄,云雾环绕,几只苍鹰尖利的鸣叫着嘲笑他。境界决定一个人的眼光。文章中曾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意思是和井中的青蛙不能谈论大海,是因为青蛙拘泥于空间的大小;和夏天的小虫不能谈论冬天的冰雪,是因为受制于时间季节的变换;和乡村士绅不能谈论大道,是因为他们受困与教化的深浅。俗话说站的高才能看得远。站在乡下的县城,我们羡慕市里的繁华;在都市的繁华里,我们又向往省会的现代化;在省会的现代化里,我们依然会神往首都的国际化。这也可以说明,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庄子又借着海神的口说。五代帝王所延续的,三位君主所争夺的,仁慈的人所忧虑的,贤能的人为之操劳的,仅仅是如同马匹身上毫末般的天下。这是何等的气概,视天下万物如浮云浅土。但是庄子他却又同自身的大气磅礴之语相悖。“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伯夷因为名誉辞让天下,仲尼谈论天下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是他们所自傲的地方······一股子文士相鄙的气息悠然而起。蔑视天下的庄子,又何必着眼于这在他眼中如同毫末中得毫末的二人呢。第1页共3页接下来,便是一番相对论的论述。大于小、善与恶、博与狭、生与死都是相对而言。做任何事情都出于无为忘我的角度。我认为,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大小高低盈虚,这样的大局观是值得称赞的(当然是我这是事后诸葛亮)。“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这些话语在现代来看,大多是诳语。庄子只主张修自身。他反对从本心出发,去分辨善恶好坏,他只是秉承着中庸的道路,不顾旁人的眼光,将自身与整个社会割裂开来。仿佛像是上帝一样俯视着这个世界。世俗的勋爵俸禄打动不了他,戮亲之仇不足以羞辱他。大小不去分辨,是非不去明了。我想如今的社会,大多都大小不分,是非不明吧···更有甚者达到了“戮耻不足以为辱”。但是“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这条,能达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庄子主张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时代的变化会改变人们的眼光,过去的道德准则不能应运到新的社会环境之下。人的价值判断不应该与社会环境相割离,就如同不能分割阴阳、天地一样。他还主张顺应天命,其实就是道家的“无为”。我想他应当认为,天道自有定数,人的命运,才能,智慧,思想都已经被制订好了线路。明白天命的人,不会受到灾难的侵袭,因为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人为的力量改变不了天地的规律。人们应该明确自身的才能和天赋,就像是单脚的夔不应羡慕有万足的蚿一样。从全文来看,庄子是一个十分傲慢的人。他不屑于当楚国的宰相,更不屑于与惠子争位。他认为自己的大道才能不足的人无法学会,如果学了的话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忘记自己原本的本领。他就像是一个洞悉了万物的傲慢隐士。在先秦诸子百第2页共3页家并起的时候,驾着青云,骑着老牛而过。话语里都打着机锋,透露着些许大智慧。飘然而来飘然而去,他并不想去改变什么,只是在闲暇之余,透露些人生的秘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庄子选译》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