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一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是岱山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县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要求后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岱山县委提出“四个一、五个七”战略目标和建设“平安岱山”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编制“十一五”规划,对于岱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鉴于此,研究和编制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空间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强化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项目安排,注重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进一步充实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和建立和谐社会等内容,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努力使规划成为指导和组织我县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岱山”的纲领性文件和主要依据。本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为2006—2010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一、“十五”回顾及“十一五”发展背景第2页共5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4页㈠“十五”回顾“十五”期间,岱山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四个一、五个七”战略,推进“平安岱山”和和谐社会建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经济发展继续加快。“十五”期间,全面完成了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任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43.9亿元,比“九五”末增加22.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3.7%,完成“十五”计划的117.1%;人均生产总值2773美元;海洋经济增加值22.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2%;县级财政收入1.63亿元,年均递增19.7%。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加大。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0.6亿元,年均递增28.4%,完成“十五”计划的126.3%,工业占GDP的比重较“九五”末提高了5.4个百分点。渔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基础产业稳步发展。2005年,实现渔农业产值27.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25.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4.5%和4.6%,水产品产量达到33.3万吨,完成“十五”计划的79.4%。依托海岛优势,第三产业发展大有起色。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2亿元,年均增长15.4%;全县共接待游客77.5万人次,年均递增27.4%,完成“十五”计划的136.0%;港口货物吞吐量291万㈠“十五”回顾㈡面临的发展形势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3页共54页第2页共5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4页吨,年均递增16.4%,完成“十五”计划的107.8%。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由“九五”末的43.4∶24.1∶32.5调整为26.4∶32.1∶41.5。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5.5亿元,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岱山本岛和衢山两座车客渡码头建成启用,“仙洲5号”、“仙洲6号”高速客轮相继投入运营,本岛徐福大道、环岛北线一期、仙洲桥和衢山码观公路等建成通车,岱山本岛和衢山直升机停机坪顺利建成,基本构筑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相继建成标准海塘和城市防洪潮堤坝,完成了仇家门一期南坝围垦、高亭小深水围垦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建成了本岛日产2000吨海水淡化工程,枫树水库开工建设;岱山与舟山本岛电力联网工程竣工输电,岱山本岛与衢山岛之间3.5万伏海底电缆铺设通电,城乡电网改造基本结束;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摩星山、观音山、双合石壁等得到进一步开发,新建了中国台风、渔业、灯塔、岛礁、盐业等海洋系列博物馆;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规划并启动实施了县城新区东扩方案,加大旧城街巷改造和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