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物的寄生性•植物病原物均属于异养生物。•异养生物:不能自身将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只能从其它有机体那里获得养分进行生长发育。•自养生物:能自己将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如植物和光合细菌。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1、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的寄生性(parasitism)是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不同的病原物来讲是不同的,有的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有的除营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其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2、寄生物的分类•按照它们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能力的大小,可以把病原物分为4种类型。•(1)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物)•(2)强寄生物(兼性寄生物)•(3)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4)严格腐生物(专性腐生物)•(1)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物)•它们的寄生能力最强,可以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所以也称为活体寄生物。•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后,病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病原物的生活严格依赖寄主。(1)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物)•该类病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线虫和霜霉、白粉和锈菌等部分真菌。它们对营养的要求比较复杂,一般不能在普通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2)强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其寄生性次于专性寄生物,寄生性很强,以营寄生生活为主,但也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生生活。•它们虽然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勉强生长,但难以完成生活史。•如外子囊菌、外担子菌等多数真菌和叶斑性病原细菌属于这一类。(2)强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它们适应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变化而改变寄生特性。当寄主处于生长阶段,它们营寄生生活;当寄主进入衰亡或休眠阶段,它们则转营腐生生活。而且这种营养方式的改变伴随着病原物发育阶段的转变,真菌的发育也从无性阶段转入有性阶段。因此,它们的有性阶段往往在成熟和衰亡的寄主组织,如落叶上发现。(3)弱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弱寄生物一般也称作死体寄生物或低级寄生物。该类寄生物的寄生性较弱,它们只能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在块根、块茎和果实等贮藏器官上营寄生生活。•这类寄生物包括引起猝倒病的丝核菌和许多引起立木腐朽的真菌等,它们易于进行人工培养,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完成生活史。(4)严格腐生物(专性腐生物)•该类微生物不能侵害活的有机体,因此不是寄生物。常见的是食品上的霉菌,木材上的木耳、蘑菇等腐朽菌。•一般认为,寄生物是从腐生物演化而来的,腐生物经过非专性寄生物发展到专性寄生物。分析一种病原物是弱寄生还是强寄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与病害防治关系密切。3、寄生的专化性与生理小种•寄主范围•由于病原物对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对寄主具有选择性;寄主范围是指病原物所能适应的寄主(植物)种类,或称寄主谱。•有的病原物只能寄生在一种或几种植物上,如梨锈病菌;有的却能寄生在几十种或上百种植物上,如灰霉病菌。•不同病原物的寄主范围差别很大,一般来说,严格寄生物的寄主范围较窄;弱寄生物的寄主范围较宽。•同一寄生物的群体在其寄主范围内,常因对营养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分化,这就是寄生专化性。也即病原物对寄主的特殊适应性或选择性。•特别是在严格寄生物和强寄生物中,寄生专化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禾谷杆锈菌(形态种)的寄主范围包括300多种植物,依据对寄主属的专化性分为十几个专化型;同一专化型内又根据对寄主种或品种的专化性分为若干生理群体,称为生理小种。3、寄生的专化性与生理小种寄生专化性•生理小种•是指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形态上相似,而某些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或其他方面有所不同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从理论上说,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致的个体,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冬右不同”。•后代中与双亲特征不同的个体称为变体(va6a腻)。一个新变体出现后,如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特别是不能适应寄主植物,就将死亡。若相反,能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