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定义: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学、连续地测量和分析•意义:了解病情发展、指导临床治疗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1)•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监测spo2•动脉直乳酸盐测定•DIC的检测•胃肠粘膜内pH(phi)值监测精神状态•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物质循环状况的反映。•例如病人神志清楚,对外界的刺激能正常反应,说明病人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相反若病人表情淡漠,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反映脑因血循环不良而发生障碍。皮肤温度、色泽•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如病人的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表明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则说明休克情况仍存在。血压•维持稳定的血压在休克治疗中十分重要。但是,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例如心排出量已有明显下降时,血压的下降常滞后约40分钟;•通常认为收缩压<90mn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征象。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者,提示有急性肾衰竭可能。•涉及垂体后叶的颅脑损伤可出现尿崩现象;尿路损伤可导致少尿与无尿。判断病情时应于注意。脉率•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当血压还较低,但脉率已恢复且肢体温暖者,常表示休克趋向好转。•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1)•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监测spo2•动脉直乳酸盐测定•DIC的检测•胃肠粘膜内pH(phi)值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况方面一般比动脉压要早。•临床实践中,通常进行连续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以准确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情况。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应用Swan-Ganz飘浮导管可测得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PAP的正常值为(10-22nmaHg),PCWP的正常值为(6-15mmHg)。与左心房内压接近。•此外,还可在作PCWP时获得血标本进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了解肺内动静脉分流或肺内通气/灌流比的变化情况。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1)•CO: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可经Swan·Ganz导管应用热稀释法测出。成人CO的正常值为4—6L/min;•心脏指数(C1):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称作心脏指数(C1),正常值为2.5—3.5L/(min‘m2)。•先在原来的CO情况下通过强心、扩容措施,逐渐地提高D02。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监测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正常值:96%~100%。通过SpO2监测,间接了解病人动脉血氧分压的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重症患者的低氧血症,可以指导临床机械通气模式和吸氧浓度的调整。动脉直乳酸盐测定•休克病人组织灌注不足可引起无氧代谢和高乳酸血症,监测有助于估计休克及复苏的变化趋势。正常值为1-1.5mmol/L,危重病人允许到2mmol/L。•此外,还可结合其他参数判断病情,例如乳酸盐/丙酮酸盐(L/P)比值在无氧代谢时明显升高;正常比值约10:1,高乳酸血症时L/P比值升高。DIC的检测•对疑有DIC的病人,应测定其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凝血因子的消耗程度及反映纤容溶活性的多项指标。当下列五项检查中出现三项以上异常,结合临床上有休克及微血管栓塞症状和出血倾向时,便可诊断DIC包括:①血小板计数低于80xIO~/L;②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3秒以上;①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呈进行性降低;④3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⑤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2%等。胃肠粘膜内pH(phi)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