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性激素类药与抗生育药性激素:性腺分泌的甾体化合物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来源:人工合成品及衍生物生殖过程:1、精子、卵子的生成、成熟2、排卵3、受精4、着床5、胚胎发育各环节均受神经内分泌调控。在不同环节用不同方式阻断生殖过程的任何环节均可达到避孕和终止妊娠的目的一、女性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性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受下丘脑和腺垂体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作用:女性:卵泡合成,雌激素分泌男性:精子的生成,睾酮的分泌二、女性激素与性周期卵巢为女性生殖腺,产生卵子并分泌女性性激素。女性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女性发育过程中,从青春期开始,每隔28天左右会有一次子宫内膜剥脱出血,称为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的出现,标志着卵巢开始排卵,同时伴有雌、孕激素的分泌。月经周期持续30-40年,随后,卵巢老化,对FSH和LH反应性降低,月经周期停止,进入绝经期。人每个月经周期中有多个原始卵泡发育生长,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人的初级卵泡发育至成熟卵泡排卵,约需85天,因此卵泡的发育成熟是跨几个周期的。在垂体LH的作用下,成熟卵泡的卵泡液急剧增加,卵泡体积增大,并突出于卵巢表面,使隆起部分的卵泡壁及卵巢表面上皮和白膜变薄,局部缺血,形成透明的卵泡小斑。小斑处的胶原纤维被胶原酶和透明脂酸酶等分解,卵泡膜外层的平滑肌收缩,导致卵泡破裂,排卵。生育期的妇女一般每隔28天左右排卵1次,每次排1个卵,两个卵巢交替排卵。(一)卵泡(二)黄体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在LH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包括: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作用: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和颗粒黄体细胞共同分泌雌激素。(三)月经周期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功能层内膜出现周期性变化,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可分为三期: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1.增生期(proliferativephase)卵泡期周期的第5~14天,卵巢内卵泡生长2.分泌期(secretoryphase)黄体期周期的第15~28天,排卵、黄体形成3.月经期(menstrualphase)黄体退化期周期的第1~4天,内膜功能层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退变、坏死、剥脱、出血,即为月经。月经期末,内膜基底层残存的子宫腺上皮开始增生,使子宫内膜转入增生期三、女性性激素的功能1.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此外,肾上腺皮质也有少量的分泌。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如子宫、输卵管、阴道和外阴等的发育,刺激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及发育,如皮下脂肪聚集而致体态丰满、乳房隆起、臀部浑圆,肩窄臀宽、嗓音尖细圆润。假若女孩在成年之前切除卵巢,则生殖器官不能成熟,第二性征也不出现。若在成年后切除卵巢,则不能生殖,月经消失,生殖器官渐趋退化,已经发育起来的乳房也将萎缩。雌激素还能促使精子顺利地从子宫颈进入子宫,与卵子结合。性激素与更年期综合症女性到了四十五、六岁的时候,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其间最显著的变化是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血量增多或减少,完全失去了以前的规律,故俗称“乱经”。然后经血逐渐减少,周期逐渐延长,最后月经完全停止。这个过程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这就是女性的更年期。发生的机理是卵巢功能减退,分泌的雌激素大大减少,体内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关系发生变化,原有的激素平衡被打破,出现暂时性的功能平衡失调,继而使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和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由于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减弱,引起血管不稳定的收缩与舒张,以致出现阵发性潮热。热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向脖子和脸上,使面部发红、出汗;每阵持续几秒钟,长的可持续几分钟;发作的次数也不同,每天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使人十分烦恼和难受,同时还有失眠、多梦、情绪波动、焦躁、忧郁、肝火旺盛,性情急躁等症状。新陈代谢的改变比较缓慢,随着雌激素逐渐减少,脂肪日益堆积,体态发胖。雌激素与心脑血管病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