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马南邨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这种议论文体。2.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自学指导一:通读全文,读懂文章。1.从第一自然段找出作者反对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这句话对吗?2.作者是怎样逐段反对这一观点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好读和好读诀窍(会意)说明会意不易,只能不求甚解。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全面解释“不求甚解”。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自学指导二:逐段分析怎样反对驳论点归纳提纲•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本文的论证思路:•《不求甚解》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驳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自学指导三:探究“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道家与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谨、精细,道家对待读书,讲究意会,以陶渊明说得最为准确,这就成为儒家批评的目标。文体知识•1.议论文以论证方式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2.什么叫驳论文•驳论文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一种文体。•3.批驳的方法•⑴直接批驳•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⑵间接批驳•驳立结合•4.一般论证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当堂作业•听写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