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下雨毁坏修补盗贼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也这样说晚上果然丢失认为……聪明fǔ《智子疑邻》的寓意。1、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1)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积极方面)(2)与人为善。不要凭感情无端猜疑他人。如能做到公正无私,便不会被感情左右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3)判断事物应该客观、公正,不可以加入主观因素。2、生活中是否有“智子疑邻”的现象?请你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感情上的亲属远近会影响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决定对事物的态度,遇事要冷静、理智地分析、对待。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网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宣王说之好一一听之2、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是“____”这则寓言有多重寓意,如果站在南郭处士的角度,说明了_______________。如果站在齐宣王的角度,说明了_______________。滥竽充数不称职的人占据职位凑数(没有真才实学而作伪取巧者,结果必然败露)好大喜功、讲求排场、不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