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口腔小超整理(第一版)仅供参考第1页共13页儿科学儿科学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一般划分为7个年龄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特点: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易受来自母体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严重后果。(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刚满28天为止。出生后不满7天的阶段称为新生儿早期。特点:开始独立生活,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三)婴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以前,又称为乳儿期。特点:①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②以乳汁为主要食物③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④母乳喂养十分重要,计划免疫(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特点:接触周围事物多,智力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但读各种危险识别能力不足,注意防止各种意外创伤和中毒。(五)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岁。特点:生长速度较慢,智力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六)学龄期从入学前(6-7岁)至青春期(12-14岁)。特点:体格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接近成人水平。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七)青春期女孩大约以11-12岁到17-18岁;男孩大约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特点:①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②性发育加快③心理、行为、精神方面不稳定第二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阶段性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早发育,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差异性)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2.性别3.营养4.疾病2011级口腔小超整理(第一版)仅供参考第2页共13页5.孕母情况6.生活环境三体格生长及评价(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1.体重意义:①了解小儿发育营养情况;②计算临床用药量和输液量。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kg。到1周岁时体重约9kg,2周岁时达12kg,2周岁以后每年仅增加2kg,2-10岁小儿体重可按下公式计算:体重(kg)=2×年龄+82.身高(长)正常新生儿初生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约为75cm,2周岁时约为85cm,以后每年增长5-7.5cm,2-12岁身高估算公式为:身高(长)=年龄×7+703.头围正常新生儿头围平均约34cm,6个月时为44cm,1周岁时月46cm,2岁时约为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为54-58cm。(二)骨骼发育1.头颅骨发育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闭合及前后囟关闭迟早来衡量颅骨发育。前囟初生时1.5-2.0cm(两对边重点连线),于12-18个月闭合。临床意义:早闭见于头小畸形晚闭佝偻病、脑积水饱满颅内压增高凹陷脱水、重度营养不良后囟生后6-8周闭合头颅骨缝3-4个月闭合2.脊柱发育3.长骨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其岁数+1(三)牙龄发育乳牙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于2-2.5岁出齐,共20个。乳牙数可按月龄减4-6推出。6岁出第一颗恒牙,长在第二前磨牙之后。7-8岁乳牙逐渐脱落,约于14岁全部换为恒牙,约为32个。四神经精神发育(一)脑和脊髓的发育(二)感知发育:视、味、听、嗅、触、温度觉及痛觉(三)运动发育: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1.粗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2.精细动作:4个月上手握物;9-10个月示指;拇指捏起细小东西;1岁可以用笔在纸上乱划;2-3岁会用筷子,并能解开衣扣;4岁能自己穿衣、剪纸、绘画及书写。(四)语言发育(五)应物能、应人能五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小儿免疫系统总的来说是发育尚不够完善,但由于IgG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于是出生后6个月以内小儿有母体来的IgG以及自身产生的IgG等,此段时间患麻疹等传染病较少,主要是被动免疫在起作用。前囟测量法2011级口腔小超整理(第一版)仅供参考第3页共13页第二节儿科保健与疾病预防第三章营养和营养代谢疾病第一节小儿营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