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基础知识•医院门诊防控策略•护理操作规范与防护措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总结与展望背景介绍0102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对各国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医院门诊作为患者就诊的重要场所,其感染防控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至关重要。目的与意义提高医院门诊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规范医院门诊的感染防控操作流程,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为医院门诊新冠肺炎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护理指导。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56℃下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病毒在痰或咽喉分泌物中一般存活3-5天,在空气中大约存活2小时。病毒在宿主体外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降低,病毒会迅速失活。流行病学特点010203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感染者从潜伏期到康复期均有可能传播病毒。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呼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现、实验室检查等,其中实验室检查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括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患者预检分诊0102患者预检分诊发热患者专区在门诊入口设置预检分诊点,对所有来院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史询问和健康码查验,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和进一步检测。设立发热患者专区,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门诊环境消毒与防护日常消毒对门诊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座椅、仪器等。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和患者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风险。医疗废物处理专用垃圾桶设置专用垃圾桶,用于收集使用过的口罩、手套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传播。日常护理操作规范010203严格遵守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务必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在接触患者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佩戴时应确保其紧贴面部,避免飞沫传播。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患者的一定距离,以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防护用品的使用与更换010203正确选择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根据接触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在使用防护用品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穿戴。对于一次性使用的防护用品,用后应立即丢弃;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在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并定期更换。护理人员的健康监测与管理010203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健康检查加强健康管理为每一位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包括测量体温、检查呼吸系统症状等。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按照规定上报。宣传教育内容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知识就诊注意事项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常见症状、预防措施等。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就诊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居家隔离与康复指导心理调适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居家隔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康复期的护理要点。针对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应对策略。教育途径与方法制作宣传资料线上宣教印制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手册、宣传海报等资料,供患者及家属取阅。利用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防控知识文章、视频等多媒体内容。面对面宣教电话随访在就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解答疑问。对居家隔离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教育效果评估与反馈评估方式评估内容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