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银行信贷审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核心,信贷资产在银行资产中占绝对比例优势,其业务风险也是银行最大的潜在风险。为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将银行信贷业务作为审计重点,是揭露重大违法犯罪、消除风险隐患、促进管理、提高效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参与金融审计项目,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通过本文与一线审计同仁分享。一、审前调查是银行信贷业务审计的航标银行信贷业务数据海量,好的审前调查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没有审前调查,好比大海里航行没有了航标。审前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信贷业务总体发展情况。取得被审计单位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年度信贷管理分析报告,了解和掌握包括业务发展动向及重点、信贷业务分类、信贷质量分析等重要信息,对信贷业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我们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潜在风险。二是内部管理基本情况。了解信贷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判断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通过以上调查了解的内容,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初步确定审计关注重点。例如,我们在对某银行的审前调查中发现,该银行的信贷审批会有权否决或调整风控部门对企业的所做的统一授信,这就可能导致银行根据企业贷款调整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使统一授信流于形式,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分析贷款原始数据。在对贷款业务总体情况和内部管理情况了解的基础之上,对贷款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等,确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为下一步审计实施阶段做好准备。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计算机审计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直接进入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拷贝数据存在风险较大,如果使用银行信贷统计部门的贷款数据,又会缺失很多必要的信息,所以要求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人员提供审计配合,从数据库中导出审计人员所需的贷款数据较为可行。二、银行贷款档案检查是发现问题线索的关键第1页共4页银行贷款档案检查是审计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主要应把握两方面。其一:根据审前调查发现疑点和问题,确定抽查范围。如,我们在对某信用社信贷业务调查了解时,发现该信用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近两年增长较快,而大部分个人消费贷款源自内部职工消费贷款,短时间内内部职工同时购车或买房的现象不正常。因此,我们将内部职工消费贷款确定为贷款档案抽查重点,从中选取了时间比较集中、数额较大的贷款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检查,除了发现该社的职工消费贷款手续不严谨、贷款资料不完整外,还发现部分购房贷款提供的是虚假购房合同,引起了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提供虚假购房合同的职工主动将借款提前全额归还。其二:按类别进行贷款档案抽查,提高工作效率。各个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侧重点不同,造就了一些带有浓重个体色彩的银行信贷业务,审计人员在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后,进行有目的分类抽查,会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审计效率。例如,某银行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所处地区经济商贸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将信贷业务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简化了贷款中间环节,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数量增加较快。这部分贷款在贷款台账上显示金额小、数量多,审计抽查起来工作量大,又很难反映整体贷款情况。我们通过对贷款台账的分析,将这部分贷款按照不同的担保人进行归类整理后,划分出商贸中心为商户提供担保的银企合作项目担保贷款、汽车经营公司为个人提供担保的汽车消费类贷款、房地产公司为个人提供担保的个人住房按揭等,由此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变得清晰,贷款档案的抽查由点变成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银行账户检查和外部调查取证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银行账户检查和外部调查取证是检查贷款是否被挪用以及贷款质量的重要审计步骤,也使审计监督得到延伸。通过上述监督检查,使审计人员比较全面地了解银行信贷业务更深层次蕴含的问题,为审计人员揭示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一是在银行账户检查方面,包括信贷资金是否被挪用及信贷资金的流向等。如在检查信贷资金方面,应包括:信第2页共4页贷资金被用来归还老贷款、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