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宝杰(20XX年2月11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通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感慨良多,十九大报告一共3万多字,涉及党的领导、国计民生等方方面面。整个报告通俗易懂,严谨求实又接地气、很暖心,报告中提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什么,报告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提法始终把人民地位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带头人,近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九章节“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重点学习,现就“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浅谈几点学习体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1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1页共4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我们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的事实告诉我们,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决策和方向,还能构成软实力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2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此,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气中国梦的基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爱因斯坦说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的结果。近年来,国家对文化民生的保障越来越重视。从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均对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明确要求。认清形势才能提高站位,把握要求才能精准发力。学习第2页共4页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创新发展新征程,当前特别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按照中期督查反馈意见,抓整改、促提升、上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造数字文化广场、城市书吧、“新六艺”公益培训、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公共文化机构总分馆服务体系、“黄河口”系列...